圖:兩位專家做客人民網(萬鵬 攝)
[主持人]:習主席說從歷史和現實、物質和精神,從歷史去認識中國。這次也了解到,習主席在歐洲學院發表一個重要講話當中談到,中國不能全面地照搬別國的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將為世界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馮教授您怎麼看待習主席在演講當中強調的不能全盤照搬別國的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包括他說,我們怎麼樣去看待世界各國能從中國的深入發展當中獲得益處,這種自信是來自於哪裡?
[馮仲平]:西方很多人說你們為什麼不接受我們的制度,我在英國開會碰到英國前外交大臣杰夫裡·豪就問我,為什麼不和我們站在一起啊?各方面都接受西方這一套。西方有好多人不了解,他以他自己一貫的一些想法來看待別的國家。這個根深蒂固,可能也與冷戰時期,他們對蘇聯,對當時中東歐事務的一些看法也有關系。但是我覺得到今天來講,我們有足夠的自信心,就是我們講述的三個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來說我們不能走邪路,就是不能走西方這條路。為什麼呢?我前面講富山教授,講歷史終結,他那時候是很狂妄的。他們認為,包括今天對俄羅斯的態度,剛才賈教授提到烏克蘭問題,都是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態,這在20年前是風行世界,西方獲勝。這個導致后來西方,特別是美國的一系列的判斷,都走偏了,包括他們出兵伊拉克,包括武力反恐,認為天下就是美國的,西方的,包括對俄羅斯的一切的做法,包括北約不斷地向俄羅斯東擴等等。
[馮仲平]:從我們中國的角度來講,第一點,我們是堅持要按照中國的國情來走自己的路。我們在發展經濟,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各個方面,我們在經濟建設方面,我們學習了西方的好多好多東西,這是中國人發展很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我們覺得,在我們的制度、道路方面,我們不能完全聽西方的。為什麼這麼講呢?第一,我們自己取得了成功,另一方面我們看一看,按照西方人做的那些國家,實際上他們都沒有按照自己的國情,或者西方人不給他按照他的國情探索這樣一個時間,這樣一個情況,逼著他們要按照西方這套搞,有些國家被迫搞了顏色革命等等,都沒有成功。再加上中國人看一看2008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西方國家,美國,整個歐洲的長達四五年之久的債務危機,等等,我覺得我們應該完全有自信心走我們自己的路,走我們自己認為實踐証明成功的這條路。就是說,不照搬西方的這套模式。而且我注意到習主席在歐洲學院演講,他說水土不服,我們歷史上走過,採納過這些東西,我們搞過多黨制,我們搞過完全資本主義的東西,不過都失敗了。在這樣一些大是大非面前,我們不能說人家西方人忽悠你是什麼,或者按照他的觀點他認為是正確的,在這些方面,中國人必須頭腦清醒,立場堅定。
[主持人]:他還講到世界各國從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受益。
[馮仲平]:這實際上也是講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這個道理現在越來越明確了。我們改革開放初期,我剛才講了,西方的技術、西方的資金,對我們的吸引力很大。今天,西方人看重我們中國的市場,中國的老百姓的生活日益提高,我們這個市場是13億人口的市場,發達國家加起來才幾億人口,你想想,這多麼大的市場。今天,世界上外匯儲備最多的是中國,別的國家,發達國家都面臨的是流動緊縮的問題,沒錢。我們中國,我們客觀地講,我們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是我們也不是一般的發展中國家,我們是特殊的發展中國家。世界上哪有這麼多外匯儲備的發展中國家。但是我們確確實實我們老百姓都說,我自己也覺得我們是個發展中國家,我們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呢?我用四個字來准確地給我們定個位,大而不強。我們很大,體量,13億人口,你稍微動靜一下,但你不是一個強國。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不是一般的發展中國家,就是大而不強。但是我們朝著這個富強的道路上,堅定地往下走,這就意味著中國的市場的潛力會更加巨大,吸引力會更加巨大。今后我們的發展靠進一步新的改革來拉動。這個給世界帶來很大的利益,習主席講,中國新一輪的改革,驅動帶來的中國發展會給世界帶來很大機遇。
[主持人]:謝謝馮教授。習主席在歐洲之行當中對我國的開放歷程也有著很深邃的思考。比如他提到不能隻算經濟賬要算政治賬。這個政治賬我們應該怎麼理解呢?
[賈文華]:的確我們目前的任何一個行為,哪怕是經濟行為,至少會被別人理解為賦予政治的意義。事實上,我們中國目前確實無論是哪一個領域,都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馮教授剛才說中國是大而不強,雖然不能像老百姓說的錢不是問題,但是我們確實可能是非常富足,我們的問題如果說除了大而不強,我倒覺得可能還有一個,可能我們是富而不均,我們的均衡度可能不是特別夠。但是不管怎麼說,我們對外合作、對外交流裡面肯定是要算政治賬的,就中歐關系來講,這個政治賬也是不可否認的。我們目前與中歐關系的發展,主要的框架實際上是2003年的中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但是,有一種說法,中歐之間,隻有買賣關系,沒有戰略層次的相互認可的共同依托的基礎和支點。這個說法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有合理性?我想可能仁者見仁,各人有各人的觀點。但是我個人判斷,這樣一個結論,可能有失偏頗,把它完全圈定在經濟概念裡的框架和總結,應該說不夠全面。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說法?我想可能它的邏輯基礎可能是原來的同盟關系,而我們現在的伙伴關系和同盟關系比較的話,確實可能沒有基於原來的比如地緣、安全戰略層次上的相互依賴的關系。事實上,戰略伙伴與戰略同盟絕對不能放到一起來比較,它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范疇。雖然這個伙伴,我們中文當中早已有之,但是現在國際關系中的伙伴,實際上伙伴關系是partner翻譯得來,這個partner應該說有多種意思,它最多的意思實際上是指沒有履行結婚手續而同居的人。同盟就不一樣了,同盟對應的詞是alliance,實際上等於如果我們換過來看,是結了婚住在一起的伙伴。一個是有了契約基礎的,一個是沒有契約基礎的。這樣分析,比如說運用這個東西解讀中歐戰略伙伴關系,它的意義在於什麼?在伙伴關系框架下,中歐,中國和歐盟任何一方不和議行為,不能夠影響中歐雙方在和議領域的合作與交流,這是一個前提。而且我們現在想真正地去在對外關系當中考慮加重我們的政治考量,我們首先要對它的屬性做一個精確的把握,這可能是一個前提。其次,中歐之間,我覺得,我們還回到中歐關系來看,中歐之間並不是完全沒有戰略考量的因素,它可能沒有軍事安全,沒有地緣安全這個層次的因素,但從它的背景來看,2003年中歐戰略伙伴關系建立的背景是美歐英、伊拉克問題、美國的單邊行動造成大西洋兩岸的分裂,同時還造成了歐洲內部的分裂,就是當時所說的老歐洲與新歐洲。所以,歐洲與中國都想通過多邊的途徑和方式倡導多邊主義來解決當時國際社會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也同時想促進多邊世界的形成。這是當時一個全局性的,我覺得它是這樣一個戰略思考。再后來,中歐關系的演進,事實上直接導致了中歐在高科技領域的合作,雖然伽利略計劃下的合作最后是擱淺了,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關鍵的技術不是從美國得來的,主要的可能是歐洲。
[賈文華]:第三個是中歐現在已經是一種非顯型的,經濟相互依賴的關系,任何一方的行為失當,可能直接影響到另一方的收益。比如去年熱議的光伏案,如果放在產業鏈來看,最主要的原料生產部分在歐洲,我們中間只是太陽能電池板的組建,下游也在歐洲,你對我們打壓過度,一方面可能導致你的光伏業產業下降,甚至有可能讓你光伏產業整個鏈條的斷裂和垮塌,這也是中歐最后達成妥協的最根本的原因。
[賈文華]:還有一個從具體的角度來看,中歐戰略伙伴關系確實有實際的一些安排。目前歐盟大概與美國、加拿大、日本、印度九個國家有實質性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其中從對話機制量的角度來看,美國67,中國63,加拿大42,俄羅斯是40,日本是39,這個對話機制的多少,實際上體現的是關系的密度與頻次,有交流大家就會有吵架,有分歧,有分歧就要確立機制去管控,這是我們解讀中歐關系更加客觀的一個認知的角度。至於政治上,確實是有,而且我個人認為,我們在這個方面確實可能有完善的空間。目前歐盟方面針對中國,比如說民主、人權、達賴、台灣、香港,以及更加具體的問題,比如死刑廢除、器官移植、勞改制度、宗教信仰等等這些聲音,它的發源地實際是歐洲議會,而我們對歐洲議會的工作,我覺得可能需要有比較大的改善空間。歐洲議會,我們做過統計,從1989年到2013年,總共發了129項決議,其中隻有12項是涉及到批准條約或者減災賑災,其余110多項全部是,至少絕大多數是譴責中國的東西。而如果這個東西不予管控,我覺得時間長了,可能會對其他主要界面的合作形成影響。而我們目前與歐洲議會63個對話機制裡面,我們有多少呢?一個就是1980年形成的我們的人大與歐洲議會的一年兩次的會議機制,另外一個就是2010年歐洲議會黨團代表與我們人大還有共產黨高級代表搞的一個高級論壇。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中歐關系,包括我們其他的對外行為,我們不算政治賬肯定是不行的,因為大國隻去掙錢,不考慮其他的東西,既要考慮到貢獻,也要考慮到我們的收益,這大概是有關於政治賬的,我個人的一個理解。
[主持人]:剛剛賈教授的分析闡釋了習主席說過這樣一句話,中歐雙方的合作不再是簡單的1+1,而是有更多的深刻的內涵。我們最后想請馮教授給我們再來展望一下。因為習主席這次訪問歐盟總部期間,在同布魯塞爾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舉行座談會的時候說到,要從戰略高度看待中歐關系。您覺得未來中歐關系發展還會有哪些值得我們期待的地方?
[馮仲平]:剛才賈老師已經提到這方面的問題,我簡單總結一下。中歐關系未來應該是兩個升級版,兩個2.0。一個是經濟合作的2.0,一個是整個中歐關系的2.0。什麼意思呢?經濟關系的升級版就是我們過去30年,中歐經濟合作是主流,不僅是主流,中歐關系中主要的是經濟貿易合作,這個合作惠及了雙方,到今天,歐盟已經成為我們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十年一貫如此。我們中國出口歐洲的量非常大,歐洲也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出口市場。剛才賈教授提到,歐洲還是我們最主要的一個高新技術的來源地。這就是我們30年中歐關系發展的最重要的,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一些成就。
[馮仲平]:今天的中歐關系,展望未來30年,如果再有30年,我們的發展應該是2.0的一個版本。2.0的版本就是中歐要搞投資協定,這個談判現在已經開始了。我們更大的理想是什麼呢?設想是我們要搞一個中歐自貿區。這個中歐自貿區一定程度上可以去沖擊美國的TPP、TTIP,美國可以在亞太地區搞,沒有把我們中國納進來的太平洋的自貿區,和歐美再搞一個跨大西洋的自貿區,我們就和歐洲人搞一個自貿區,這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設想。而且以前我們主要是吸收歐洲對華投資,現在歐洲很多國家這次習主席去,很重要的一個談的內容就是你們國家到我們這兒來投資,你到我這裡邊投,這是一種升級版。
[馮仲平]:第二個升級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剛才提到的,習主席在德國發表的一篇文章,法蘭克福發表的一篇文章,裡面有一個小標題叫做“超越簡單的買賣關系”。我就覺得,超越這種買賣關系的含義是什麼呢?過去中歐關系以經濟為主,這個還是對的,就是互惠雙方根本利益的,但是我們今后還要做一些經濟之外的合作,政治、安全、戰略層面的合作,所以叫超越買賣關系。就是使中歐關系真正地,我們現在講中歐關系是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讓它名副其實。為什麼這麼講呢?實際上中國是有道理的。現在GDP總量到今年年底,中國大概就是超過10萬億了,達到10萬億了,前面兩個,一個是歐盟,一個就是美國,這三個國家,三大力量,今后可能就是要長期保持這麼一個位置。這三大力量必須要就今后未來世界的秩序問題、體系問題相互磋商、相互合作,才能夠保証這個世界保持一個和平發展的主旋律。
[主持人]:非常感謝今天馮教授和賈教授二位到人民網和大家一起深刻解讀習近平主席這次的歐洲之行,也讓我們了解了很多習主席闡述的中國主張。非常感謝二位。也謝謝大家收看我們本期的節目,再會!
相關專題 |
· 學習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