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下篇 創造新世界   第一章 馬克思與恩格斯

2.企業主與資本家

韓毓海

2014年05月09日14:4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授權 獨家連載

隻有在越來越多地佔有抽象財富成為他的活動的唯一動機時,他才作為資本家或作為人格化的、有意志和意識的資本執行職能。因此,決不能把使用價值看做資本家的直接目的。

——馬克思

奧地利社會民主黨人阿德勒曾經幽默地說:馬克思的《資本論》是一座不朽豐碑,而恩格斯在編輯、改寫《資本論》的時候,一不小心便把自己的名字也“不可磨滅地銘刻在上面了”轉引自列寧:《弗裡德裡希·恩格斯》,見《列寧選集》,3版,第1卷,9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實際上,這種說法不僅僅是幽默,因為它也正是事實。馬克思生前,《資本論》隻出版了第一卷,我們現在看到的《資本論》第二卷和第三卷,實際上都是恩格斯從馬克思留下的大量初稿、手稿中編輯出來的,於是,列寧甚至認為“這兩卷《資本論》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人的著作”列寧:《弗裡德裡希·恩格斯》,見《列寧選集》,3版,第1卷,9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列寧的這種說法或許有些夸張,但恩格斯本人卻坦承他對《資本論》進行了“改寫”這個事實,並且聲明:“我的改寫頂多隻有解說的價值,而且是對某種沒有出版的和沒有機會見到的東西進行的解說”恩格斯:《〈資本論〉第三冊增補》,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100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對於由此而必然會產生的歧義和爭論,恩格斯寄希望於通過全部出版馬克思的原著,即通過有朝一日能夠全面公開馬克思的手稿、初稿來解決——只是,這個願望至今也沒有實現。

或許,馬克思就是這樣成了雅克·德裡達所說的“馬克思的幽靈”,也就是說:馬克思本人隻有戴著面具、操著幽靈的語言才能現身。

馬克思主義學說確實是馬克思和恩格斯聯手創造的,但“聯手創造”並不等於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沒有討論、沒有爭論、沒有不同和區別,如果說馬克思就是恩格斯的陽光雨露,恩格斯就等於馬克思的影子和傳聲筒,那麼,他們就根本沒有必要聯手創造什麼了,而那樣一來,就既貶低了馬克思,同時又貶低了恩格斯。

馬克思與恩格斯之間的一個重要分歧,就在於“什麼是資本家”,以及資本家階級的歷史起源這個關鍵問題。

關於資本家階級的起源,恩格斯這樣說:

資本主義革命:起初是工業通過簡單協作和工場手工業實現的變革。先前分散的生產資料集中到大作坊中,因而它們就由個人的生產資料轉變為社會化的生產資料,這種轉變總的說來沒有觸及交換形式。舊的佔有形式仍然起作用。資本家出現了:他是生產資料的所有者,當然就佔有產品並把它們變為商品。生產已經成為社會的活動﹔而交換以及和它相伴隨的佔有,仍舊是個體的活動,單個人的活動:社會的產品被個別資本家所佔有。這就是產生現代社會的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現代社會就在這一切矛盾中運動,而大工業把它們明顯地暴露出來了。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56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簡而言之,在恩格斯那裡,資本家也就是支配商品生產與交換活動的私人企業主。作為大工業的產物,他們是從行會師傅發展而來的﹔作為生產資料的所有者,他們通過剝削剩余勞動、佔有剩余價值,甚至通過秉承一種勤勞、節儉、精明的新教倫理,而成為了資本家。

但是,關於資本主義的起源,馬克思的理解有所不同。馬克思認為,西歐資本主義起源於基督教—猶太教社會,它把宗教的虔信轉化為資產階級的“內心道德法則”,這個“內心道德法則”的核心是“信用”,而信用的“外化機制”或者外在表現則是“信貸”:

信貸是對一個人的道德作出的國民經濟學的判斷。在信貸中,人本身代替了金屬或紙幣,成為交換的媒介,但這裡人不是作為人,而是作為某種資本和利息的存在……人的個性本身、人的道德本身既成了買賣的物品,又成了貨幣存在於其中的物質。構成貨幣靈魂的物質、軀體的,是我自己的個人存在、我的肉體和血液、我的社會美德和聲譽,而不是貨幣、紙幣。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2卷,22∼2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這就是說: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居於主宰和支配地位的並不是哪一種“人”,而是“資本投資”這種行為,是資本擴張這種現象﹔而資本家隻不過是資本擴張運動的“人格化”而已。

作為這一運動的有意識的承擔者,貨幣佔有者變成了資本家。他這個人,或不如說他的錢袋,是貨幣的出發點和復歸點。這種流通的客觀內容——價值增殖——是他的主觀目的﹔隻有在越來越多地佔有抽象財富成為他的活動的唯一動機時,他才作為資本家或作為人格化的、有意志和意識的資本執行職能。因此,決不能把使用價值看做資本家的直接目的。他的目的也不是取得一次利潤,而只是謀取利潤的無休止的運動。這種絕對的致富欲,這種價值追逐狂,是資本家和貨幣貯藏者所共有的,不過貨幣貯藏者是發狂的資本家,資本家是理智的貨幣貯藏者。貨幣貯藏者通過竭力把貨幣從流通中拯救出來所謀求的無休止的價值增殖,為更加精明的資本家通過不斷地把貨幣重新投入流通而實現了。馬克思:《資本論》,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178~17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居於支配地位的法則就是資本投資的法則,而這個法則(資本投資的法則)所支配的,卻絕不僅僅是恩格斯所謂“他人的勞動”、“他人的勞動產品”,而是“整個的社會資本”和“全部的社會財富”,即馬克思所謂“他人的資本,他人的財產”。

馬克思說:

信用為單個資本家或被當做資本家的人,提供在一定界限內絕對支配他人的資本,他人的財產,從而他人的勞動的權利。對社會資本而不是對自己的資本的支配權,使他取得了對社會勞動的支配權。因此,一個人實際擁有的或公眾認為他擁有的資本本身,只是成為信用這個上層建筑的基礎。以上所述特別適用於經手絕大部分社會產品的批發商業。在這裡,一切尺度,一切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多少還可以站得住腳的辯護理由都消失了。進行投機的批發商人是拿社會的財產,而不是拿自己的財產來進行冒險的。資本起源於節約的說法,也變成荒唐的了,因為那種人正是要求別人為他而節約。……他的奢侈——奢侈本身現在也成為獲得信用的手段——正好給了另一種關於禁欲的說法一記耳光。在資本主義生產不很發達的階段還有某種意義的各種觀念,在這裡變得完全沒有意義了。……在這裡,剝奪已經從直接生產者擴展到中小資本家自身。這種剝奪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發點﹔實行這種剝奪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目的,而且最后是要剝奪一切個人的生產資料……這種剝奪在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內,以對立的形態表現出來,即社會財產為少數人所佔有﹔而信用使這少數人越來越具有純粹冒險家的性質。因為財產在這裡是以股票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它的運動和轉移就純粹變成了交易所賭博的結果﹔在這種賭博中,小魚為鯊魚所吞掉,羊為交易所的狼所吞掉。馬克思:《資本論》,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497~49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這就是說,通過資本投資活動,資本家所剝奪的不僅僅是他人的勞動和勞動產品,而且是全社會的財富,它把一切財產和財富都轉化為投資,從而,一切“固定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因此,資本主義制度就是“買空賣空、票據投機以及沒有任何現實基礎的信用制度”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51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在這裡,馬克思實際上是提出了后來為列寧和盧森堡所發展了的“剝奪性積累”學說。根據這一學說,資本家不是一般的“貨幣佔有者”,而是社會信用的攫取者、利用者,是“資本投資者”,資本家從銀行獲得的,不僅是一定數量的貨幣,而且是信用擔保。通過這樣的方式,它把全社會的財產轉變為個人的風險投資,即最大程度上把社會剩余價值集中起來,再以投機賭博的方式進行放債活動。如果這種投資放債成功,資本積累可以完成﹔如果投機失敗,債務則由公共財政和全社會來承擔,資本積累同樣可以完成。

因此,分析資本主義的起源,既要看到生產規模的擴大,更要看到信用和投資規模的擴大,離開了后者,前者不能真正實現。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