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張孝德:化解房地產泡沫 從根源上解決產能過剩

2014年04月01日13: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三、積極應對產能過剩,防止中國經濟硬著陸

1.治理思路:以中醫式系統辯証治理的方法為中國經濟系統降溫

第一,要把化解產能過剩與化解房地產泡沫結合進行。把化解房地產泡沫上升到化解已嚴重存在的中國經濟系統風險的戰略高度來對待。

第二,化解中國經濟系統潛存的經濟風險,讓高燒的經濟系統降溫是中國宏觀經濟調控的頭等大事。一個必須接受的事實是:房地產泡沫破裂引發中國經濟系統危機是一個必然要發生的事情。就像月有陰晴圓缺,年有四季循環一樣,中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經過10年高增長后,需要經過冬天,才能進入新增長的春天。目前需要做的是讓經濟系統在入冬之前,漸漸降溫,為入冬儲存能量。

第三,化解中國經濟系統風險,需要中醫式的系統辯証治理的思路。目前對房地產泡沫治理,主要使用的是信貸、稅收等工具控制房價。這些調控工具運用之所以不靈,是因為這些工具,屬於頭痛治頭、腳痛治腳的西醫治理方式中使用的工具。由於中國經濟病症是房地產帶來的整個經濟系統的高燒病,治理系統性病症,需要中醫式的系統辯証治理思路。

2.戰略降溫:調整大力熱推的城鎮化戰略

目前被熱推的城鎮化戰略,與中央努力化解產能過剩、降低房價的調控目標相矛盾。如果說化解產能過剩、控制房地產價格上升,是政府從微觀上為經濟系統降溫,而自上而下熱推的城鎮化戰略,卻是宏觀上在為中國經濟系統加溫。特別是在地方政府已經深陷經濟人行為困境的背景下,城鎮化戰略成為地方政府名正言順地實現其土地收益最大化的工具。中國城鎮化遇到的最大問題不是動力不足,而是已經高額負債、透支未來動力和資源。被土地收益動力扭曲的城鎮化,已經演化為非理性的浪費巨大、奢侈性、高能耗的運動式的城市化。不論是從降低中國經濟系統風險來看,還是從遏制基於土地財政的經濟人政府行為的需要來看,需要把大力推進城鎮化戰略,調整為穩步發展的城鎮化。

3.系統降溫:降低經濟增長速度,為整個系統降溫,為中國經濟過冬做好准備

從長周期來考察,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基本上是每10年一個增長周期。20世紀80年代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是輕工業,20世紀90年代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是電器類產業,從2002年開始拉動中國經濟第三個增長周期的是重化工產業。目前中國出現的產能過剩、房地產泡沫,都標志著2002年以來的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周期正在結束。就像萬物生長必須經過冬季的代謝和休養生息,才能開始新成長周期一樣,經濟增長也需要經過一段低增長的冬天,才能開始新的增長周期。但是,在追求GDP政績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種強力阻止中國經濟過冬的力量。特別是從2008年啟動4萬億投資刺激中國經濟增長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是在內力不足的情況下,人為的外力推動的增長。目前最需要做的是,讓人為推動的高增長降溫、降速,為中國經濟入冬做好准備,以適應經濟增長的規律。

維持7.5%以上的增長率,仍然需要經濟系統超負荷的高溫增長。目前的增長速度是在沒有充分考慮中國經濟增長將會入冬的背景下確定的。因此,需要重新確定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由現在穩定增長的調控思路,轉向主動降低速度的調控思路。從7%下調為5%或者是4%。使經濟增長每年下落一個百分點,逐步回落到適宜過冬的速度,使中國經濟在低速運行中,完成自我修復,為經濟轉型升級騰出時間和空間。

4.降溫對策:把糾正政府行為經濟人化上升為改革的首要任務

政府行為經濟人化,是房地產泡沫和中國經濟系統危機的病根所在。政府對經濟的過度干預,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政府利用行政權利和經濟手段,對市場經濟運行規則進行干預,影響了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作用,增加了市場交易成本。二是政府直接或間接參與經濟,政府以經濟人身份直接配置或間接配置社會資源對經濟干預。讓市場在經濟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遇到的最大障礙是政府行為經濟人化。糾正政府行為經濟人化,應該成為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推動市場經濟改革的重中之重。

十八屆三中全會圍繞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圍繞遏制政府追求GDP、遏制地方政府負債等現象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但是如何從根本上遏制地方的土地財政還需要推進稅收制度的改革。需要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改變單純依靠土地出讓金和房地產稅收為主要收入的財政現狀,推進財產稅改革,賦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稅收權限,建立以不動產稅收為支撐的地方財政。

5.預期降溫:中國需要有限市場化的房地產管理模式

使已經被投機驅動的房地產市場降溫,最需要調整社會預期,使社會對中國未來房地產市場有穩定而理性的預期。因此,要告知社會,中國房地產市場管理模式是什麼。

目前世界上房地產管理模式分為兩類:一類是美國式的市場化主導的房地產管理模式﹔一類是德國式的政府主導的房地產管理模式。無論是從基於社會公平的要求看,還是從中國土地資源嚴重短缺的約束看,中國應實行德國式的管理模式。德國房地產管理模式的定位,是強化房屋的消費品角色、弱化其資本屬性﹔強化房地產行業的福利性質、弱化其盈利性。進入21世紀以來的10年中,在全球房地產價格突飛猛漲的形勢下,德國房地產市場價格非常平穩。而市場主導的美國房地產則表現為與經濟危機同步的周期性波動。1923年至今,美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3次顯著的泡沫,特別是最近一次的次貸危機更是引發了全球危機。

使已經被投機捆綁的中國房地產市場回歸理性,最需要政府向社會明確中國的房地產管理模式的定位,使房地產回歸消費產品特性的市場,而不是資產屬性的市場。根據德國的經驗,需要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政府啟動房地產資源普查,為社會提供可靠的房地產消息,避免因消息不透明導致房地產炒作。

二是政府對房地產價格和房屋租金價格,進行適度干預。1960年以前,德國對房屋租金進行嚴格管制﹔1960年以后,除慕尼黑、漢堡仍實行租金管制以外,其他城市主要實行租金指導價格,通過每年公布各區域房屋租金指導價格,為房東與房客簽訂出租合同提供參考。

三是要加快設計系統的房地產稅種,對房地產的建設、交易、持有的各個環節,充分利用稅收的杠杆作用進行調節,抑制房地產市場投機行為的出現,使房地產回歸消費產品的屬性。

四是整頓房地產市場,遏制地方政府在房地產市場中的獲利行為。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存在的最大問題,恰恰是各級地方政府最感興趣的房地產具有的資本特性的增值功能,而不是房地產滿足居者有其屋的社會服務功能。各地政府不僅沒有重視房地產所承擔的社會服務功能,反而把城市土地經營、推動土地增值作為增加政府收入的主要渠道來對待。

6.風險防范:制定應對經濟系統危機預案

房地產泡沫什麼時間破裂,無法預測。但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時間越來越逼近,這是確定無疑的。如何應對房地產泡沫破裂帶來的系統風險,需要制定應對未來系統風險的預案。

一是要研究房地產價格突然下跌20%、30%、40%后,中國經濟出現負增長、大量企業破產和失業率大幅度上升的情況下,政府如何應對的預案。

二是房地產泡沫破裂后,銀行能夠承受的風險底線及應對預案。

三是房地產泡沫引發經濟系統危機發生后,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將會凸顯。如何應對政府債務危機,也需要進行理性應對。目前地方政府負債,是建立在預期未來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前提下形成的,如果中國經濟增長一旦大幅度滑坡,許多地方政府將會束手無策,因此需要從現在開始進行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參考文獻

[1]盧元強,廖紫艷.學者稱中國樓市生產過剩 全國有6800萬套空置房[N].國際金融報,2013-11-21.

[2]楊紅旭.學者稱全國空置房僅1100萬套 仍處於合理區間[N].新京報,2013-09-24.

(作者系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行政管理改革》2014年第3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行政管理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