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葉小文:在市場經濟中激活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

葉小文

2014年03月18日11:27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原標題:在市場經濟中激活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

激活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神基因

邁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關鍵一步,中華民族正在大規模地建設和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如何解決市場經濟的道德悖論?

斯密強調靠“人的本性”啟發我們,蘊含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華民族的“民族本性”,有巨大的能量。既然韋伯能傾其一生,致力於從比較的高度去探討世界主要民族的精神文化氣質與該民族的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內在關系,我們為什麼不去認真探討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氣質與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內在關系?

韋伯希望靠“神的權威”啟發我們,“敬畏”總是需要的。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並不缺乏把道德的“他律”內化為“自律”所必須的“敬畏”之心。中國人對萬物和人生本源的基本看法是“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基本信念是“敬天法祖”,報本答願的方式是“祭天祭祖”,由此演化出一套倫理秩序和文化傳統。費正清認為這種“制度和文化的持續性,曾經產生了體現為氣勢澎湃和堅守既定方針的慣性”。韋伯把中國形容為“家族結構式的國家”,把儒學列為“清醒的宗教”,把中華民族稱為“未醉的民族”,認為中國宗教“就其意義而言是面向今世的”。梁漱溟則認為中國“以宗法組織社會,以倫理代替宗教”。在這種強大的慣性中,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學為支柱,中國宗教“儒釋道”相浸染,都打上了“敬天法祖重社稷”的烙印,強調維系現存世界,並理性地適應現存世界。

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傳統的偉大民族,在走向現代化、建設現代市場經濟中,其解決道德悖論的一個重要資源和優勢,就在於其文化傳統。習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滋養。”這段深刻的闡述,使我們眼睛一亮,應該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激活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

基因,是內在成因,是根脈,是抗體。正如人長得像自己的父母是有遺傳基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有自己獨特的精神基因,從而形成不同於他國、他民族的人文性格和文化習慣。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文化根脈在哪裡?在傳統文化裡。千百年來,中華文化中凝聚、積澱、總結了許多優秀、精辟、獨特的思想精華,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之中,為一代代中華兒女所敬仰、認知、學習、傳承。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富滋養。文化是民族的根。一個民族的崛起或復興,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復興和民族精神的崛起為先導。一個民族的衰落或覆滅,則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頹廢和民族精神的萎靡為先兆。精神是民族的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在現代化的艱難進程中實現,現代化則要靠民族精神的堅實支撐和強力推動。傳統是民族的本。時代精神強調時代的理性認同,而民族精神卻立足於民族的情感認同。民族認同不是邏輯推理或理性構造的結果,而是民族傳統中長期的歷史和文化積澱的產物。但畢竟,傳統文化、傳統道德過去沒有、現在也不能把我們帶進現代化。現代化呼喚時代精神,民族復興呼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張揚,民族精神就要從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澱中重鑄。

“文化傳統”能傳下來,就因為活在我們的基因裡,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重視安身立命,就是我們一個重要的文化基因。從這個基因發展出三條定律:一是熱愛生命,追求幸福﹔二是尊重生命,道德約束﹔三是敬畏生命,終極關切。現代化和市場經濟不斷放大、滿足安身立命的第一條定律,不斷洗刷甚至消解第二、三條定律。於是,近利遠親、見利忘義、唯利是圖、損人利己的道德失范現象,反而在促進生活提高、人類進步的現代化浪潮中沉渣泛起。我們要從民族優秀的文化基因中,去找回和強化道德約束和慎終追遠的定力,去增強我們民族在現代化浪潮中強身壯體的抗體,特別是增強在各種物質誘惑中的免疫機能。

中國歷史上,很多人主張“儒法並用”、“德刑相輔”,用現在的話來說,也就是主張思想教育手段要和法制處治手段並用。法是他律,德是自律。治理國家和社會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全面規劃。我們黨提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古人這方面的治理思想與經驗。以德治國,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之一,是中華民族應該認真繼承,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用好的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中國共產黨要長期執政。我們的干部既然做了官,就得有官德。要嚴格以為官之德來自律。隻重“官品”輕“官德”,就會追逐“官品”不擇手段,拋棄“官德”恬不知恥﹔就難免蒼蠅滋生,甚至養虎為患。官者,君子也。中國有推崇君子人格的傳統。諸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諄諄告誡,“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的慎惕之慮, “載舟”“覆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精神境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百姓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坦蕩胸襟,這些中國傳統文化的“君子之德”,與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共產主義前赴后繼的遠大理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基本宗旨,是一脈相承的。我們共產黨的各級干部,不妨從傳統的君子之德從中獲得精神鼓舞,升華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優良品格,培養浩然正氣。這樣的官員,才能“譬如北辰,眾星共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