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尚福林: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銀行業改革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

2014年02月19日07: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推動銀行業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新突破

當前,應牢牢把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堅持市場配置金融資源的改革導向,堅持金融創新與穩健經營和有效監管相協調的發展理念,採取有力措施推動銀行業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

著力提高行業競爭性,在完善銀行業機構結構體系上取得新突破。一是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入股和參與銀行業金融機構重組改造。允許發展成熟、經營穩健的村鎮銀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內,調整主發起行與其他股東資本比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中小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二是推進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專業化規范發展。繼續推動信托公司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鼓勵金融租賃公司適度擴大租賃物范圍,積極發展成套設備等融資租賃業務。優化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准入標准,強化內部管理,促進產業整合升級。三是以分類監管推動銀行業發展轉型。通過優化分類監管,引導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深化改革、合理定位、科學布局,實現特色化發展、差異化競爭和專業化服務。積極健全牌照分類管理制度,推進政策性銀行改革,促進建立符合我國實際、更好服務經濟發展和可持續運營的政策性金融體制機制。

著力提高服務普惠性,在完善銀行業服務體系上取得新突破。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把發展普惠金融作為一種理念、創新和責任。一是利用信貸杠杆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大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的信貸支持力度,推動化解過剩產能。二是發展消費金融、助推消費升級。加快完善銀行業消費服務功能,優化刷卡消費環境。逐步擴大消費金融公司的試點城市范圍。根據進城務工人員等群體的消費特點創新產品和服務。三是創新服務機制、提高服務效能。支持銀行與網絡、電信運營商開展高水平、深層次合作。下沉機構和網點,創新機制和產品,開發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以金融服務便利化為重點,支持企業“走出去”。進一步促進基礎金融服務均等化,提高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持續加強對“三農”、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金融服務。

著力提高市場協同性,在完善金融市場體系上取得新突破。銀行業作為我國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主體,要在金融市場體系建設、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中發揮主導作用。以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提高社會資金使用效率為重點,促進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逐步形成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功能互補、結構合理、分工合作、協同發展的金融市場體系。一是規范發展理財融資,不斷探索理財業務服務實體經濟的新產品和新模式。二是推進信貸資產証券化發展,進一步發揮其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功能作用。三是積極促進債券市場發展。

著力提高發展穩健性,在完善銀行業經營管理體系上取得新突破。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要高度重視財政金融領域存在的風險隱患,切實鎖定和防范化解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要按照保障金融市場安全高效運行和整體穩定的要求,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一是進一步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和水平。在鞏固和擴大股份制改造成果的基礎上,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把完善公司治理作為深化改革的重點。二是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遵循“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的原則,建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風險防控責任體系。三是提升全面風險管理水平。建立與資產負債規模、業務復雜程度和風險偏好狀況匹配的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四是做實貸款五級分類。加強信用風險前瞻性管理。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房地產市場、“兩高一剩”行業等重點領域的信用風險防控。

著力提高監管有效性,在完善銀行業監管體系上取得新突破。立足於落實金融監管改革措施和穩健標准,監管部門將圍繞簡化金融結構、防范關聯交易、控制杠杆倍數和增強透明度等,健全有效監管制度安排。一是繼續完善微觀審慎和宏觀審慎有機結合的銀行業監管政策框架。二是加強監管政策協調,統一把握監管標准和尺度,努力解決跨領域、跨行業監管交叉、空白和重復問題。三是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四是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積極主動保護存款人和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吳斌、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