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劉麗瑛:反對官僚主義 堅持群眾路線

劉麗瑛

2014年02月18日11:01   來源:山西日報

官僚主義根深蒂固、危害深遠

官僚主義嚴重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疏離了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系,不斷侵蝕著黨的肌體,背離了黨的宗旨,扭曲了執政行為,使黨和政府的形象嚴重受損,在民眾中的公信力下降﹔官僚主義不注重深入基層,不注重集中民智,是重大決策失誤的 “總病根”,是誘發各種腐敗現象的 “催化劑”,它嚴重削弱了黨的執政能力﹔官僚主義的存在還是引起社會上仇官、恨官等不良情緒的主要根源,它損害了社會公平,傷害了群眾,失去了群眾的擁護和信任,動搖了黨的執政基礎,危及黨的執政地位,危及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對待各類官僚主義必須從嚴從重處理,隻有官僚主義得到有效遏制,貫徹群眾路線才會成為現實。

官僚主義是一種長期存在的、復雜的歷史現象。它的產生與我國封建社會存在的“官本位”意識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古代,通過做官可以獲得聲望、地位、財富等資源。做官,無論在觀念上還是在事實上,都成為人們主導的價值取向,甚至是一元價值取向。因此,“官本位”價值觀便侵蝕人心。再加上古代官僚體制下在用人和治事方面所堅持的“人治”原則,共同滋生了官僚主義產生的溫床。而這種影響至今仍沒有得到根除。

官僚主義的產生還與官僚體制本身的權力機制設計有密切關系。在官僚體制內部,上下級之間的權力層級關系要求組織成員在官僚體制內必須以服從上級為基本原則。雖然韋伯提出,服從上級的命令並非是服從他個人,而是服從那些非個人的制度,即在制度賦予他的、有合理界限的事物管轄范圍之內。

但是,實際情況卻是,組織成員在服從制度賦予上級的權限范圍內的命令時,往往容易把對職務權力范圍內的服從與對上級個人的服從相混淆。再加上對組織成員的監督、評判、晉升和任免一般都掌握在上級的手中,這就必然導致下級成員出於某種考慮而對上級唯命是從。而對於他們所服務的對象——民眾而言,則變得並不重要了,漠視民眾的需要和訴求,推諉扯皮,甚至收受賄賂等官僚主義現象就產生了。另外,由於組織內部職權設計不合理而產生的機構重疊、規章繁雜、人浮於事、效率低下等現象,也是官僚主義產生的具體原因。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