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圖書連載

第五章 3、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

2014年02月17日15:37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完成以后,如何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面臨的嶄新課題。我們黨對於這一課題的探索,經歷了一個艱辛曲折的過程。

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是從學習蘇聯起步的。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長期的社會主義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從學習蘇聯起步是符合邏輯的,是歷史的必然,也是當時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共識。早在1950年年初,毛澤東出訪蘇聯時就說:“蘇聯經濟文化及其他各項重要的建設經驗,將成為新中國建設的榜樣。”劉少奇也說過:我們要進行偉大的國家建設,我們面前的工作是艱苦的,我們的經驗是不夠的,因此,要認真學習蘇聯的先進經驗。毛澤東后來說,在新中國成立的初期,“因為我們沒有經驗,在經濟建設方面,我們隻得照抄蘇聯”,“這在當時是完全必要的”。

通過學習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為進一步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奠定了初步的物質文化基礎,建立了一整套制度、體制和管理方法。但是由於蘇聯的一些東西並不完全符合中國實際,而且蘇聯模式本身就存在著許多缺陷和不足,在實踐中產生了許多問題,我們黨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1956年,蘇共二十大全盤否定斯大林,雖然造成嚴重思想混亂、給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帶來巨大沖擊,但同時又揭開了蓋子,打破了對蘇聯的迷信,蘇聯模式的弊端和缺陷進一步暴露。如國民經濟比例長期嚴重失調,以犧牲農業和輕工業為代價盲目追求重工業過快增長,管理體制高度集中等。毛澤東指出:“最近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他明確提出,要“以蘇為鑒”,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獨立探索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國共產黨由此開始了艱辛探索的歷史進程。

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作了《論十大關系》的報告,既總結我國經驗,也總結蘇聯的經驗,著力研究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突出問題,論述了社會主義建設中的10個重要關系。報告明確了一個基本方針,就是把國內外的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論十大關系》是我們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第一個重要成果,為中共八大的召開作了理論上的准備。

1956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這是中國共產黨掌握全國政權后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黨的八大提出了團結國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而奮斗的總任務,並制定了黨在政治、經濟、組織等方面的方針和政策,形成了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成果。首先,分析了在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所發生的新變化。指出,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因此,當前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盡快地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其次,提出了關於經濟發展的指導方針,指出必須既反保守又反冒進,使國民經濟各部門在綜合平衡中按比例發展。再次,把毛澤東提出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正式確定為發展我國文化教育和科學事業的指導方針。最后,強調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反對個人崇拜的重要性。黨的八大通過的關於政治報告的決議提出,在我們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后,進一步地擴大國家的民主生活,開展反對官僚主義的斗爭,有迫切的、重要的意義。同時還指出,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制度,反對各種形式的個人崇拜。黨的八大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創造性的新思想,表明我們黨在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