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圖書連載

第五章 3、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

2014年02月17日15:37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從新中國成立到1976年間,盡管經歷了曲折甚至遭受過嚴重挫折,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取得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

在經濟建設方面,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基本建立。社會生產總值從1949年的557億元增加到1978年的6846億元,29年間增長11. 29倍,年均增長9%。新中國成立前,我國工業非常落后,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機器制造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建成了一批門類比較齊全的基礎工業項目,涉及冶金、汽車、機械、煤炭、石油、電力、通訊、化學、國防等領域,為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工業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工業產量成倍增加。鋼產量從1949年的16萬噸,發展到1976年的2046萬噸﹔原油從1949年的12萬噸,發展到1976年的8716萬噸﹔原煤從1949年的3200萬噸,發展到1976年的4. 83億噸﹔汽車產量從1955年年產100輛,到1976年的13. 5萬輛。

農業發展方面,農業總產值從1952年到1978年的26年間增長2. 3倍,年均增長3. 25%。在全國人民節衣縮食支援國家工業化基礎建設的情況下,盡管人民群眾生活逐年改善的增幅不大,但初步滿足了佔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這在當時被世界公認為是一個奇跡。

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也得到了較快發展。舊中國在73年間修筑鐵路2. 18萬公裡、公路8. 07萬公裡。新中國成立后的27年,中國的鐵路達4. 63萬公裡、公路達82. 34萬公裡。

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后,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一件大事,就是掃除文盲、大力推廣普通話,並大力發展小學、中學和高等教育。從1949年到1976年,小學在校生從2439萬人發展到1. 5億人﹔中學在校生從103. 9萬人發展到5836. 5萬人﹔高等學校在校生從11. 7萬人發展到67. 4萬人。醫療衛生事業也得到蓬勃發展。20世紀50年代后期,農村普遍建立了縣、區(社)兩級醫療衛生機構,60年代又在絕大多數生產大隊建立了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國人口的死亡率從1949年的20‰下降到1976年的7. 25‰。

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新中國剛成立時,全國專門從事科學研究的知識分子數量很少,科技水平非常落后。新中國成立后,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在核技術、人造衛星和運載火箭等尖端科技領域取得“兩彈一星”等一批重要成果。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島素,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一些重要的科學分支和新興應用技術,如生物物理學、分子物理學、地球化學、射電天文、高能物理以及核技術、噴氣技術、計算機技術、半導體技術、自動化技術、無線電技術等也都在這一時期逐步發展起來。華羅庚、李四光、茅以升、竺可楨、童第周、錢三強、錢學森、鄧稼先、陳景潤等一大批科學家為國家科技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的改變。新中國成立以后,廣大人民群眾翻身當家作了主人,生產積極性被極大地激發出來,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表現出無比的英雄氣概和高昂的精神狀態。涌現出雷鋒、王進喜、焦裕祿、時傳祥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集中反映了社會主義道德和精神風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