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許慶:都市農業功能定位及開發思路

許慶

2014年02月15日10:35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都市農業功能定位及開發思路

都市農業具有經濟、社會和生態三大功能,在中國發展都市農業,既給城市帶來了清新的生態環境及豐富的物質產品,又給廣大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帶來了收益,它是社會投資的一個重要領域,具有良好的經濟價值﹔都市農業是保障城市經濟、社會穩定和公共安全的基礎,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發展都市農業是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有效方式,具有較好的政治經濟意義。

未來,應依靠農業技術進步和農業制度創新,著重提升都市農業的環境及生態功能,抓住農業產業鏈的核心環節,提升都市農業產業競爭力,建立多元化的農業產業組織形式,提高都市農業產業經營效率。

都市農業的形成是為適應中國現代化都市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它是中國現代化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依靠城市強大的科技、經濟和基礎設施,與工商業、服務業相結合,逐步發展成為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新的城市經濟增長點。同時,通過城鄉間的互動與聯系,可以充分發揮都市農業示范、展示、輻射和帶動作用,有利於推進鄉村地區的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因此,都市農業對於滿足中國城市的生存與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解決“三農”問題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中國都市農業發展歷程

中國都市農業的實踐最早源於20世紀80年代末期的城郊農業。此時期,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已經將都市農業納入城市發展規劃,中西部一些城市都市農業的發展也緊隨其后,經過近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的都市農業已具有一定規模,發展勢頭良好。目前,我國共有700多個大、中、小城市,城市化率已超過50%,這些城市規模不一的地區所涵蓋的農業都是屬於都市農業范疇,但其中至少有一半的中小城市的農業尚處於城郊農業向都市農業轉變過程中。因此,中國各地都市農業的發展模式、發展程度及功能定位是不盡相同的。

中國都市農業發展的模式可以分為東部城市都市農業、中部城市都市農業、西部城市都市農業發展模式。按時間發展順序來看,我國都市農業的發展由東向西。從國內發展來看,都市農業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區別於國外,突出以經濟功能為主。國內的都市農業作為一種形態,只是在某一個城市的某一個地方有了突破,形成了多樣的都市農業區域性類型,其主要形式如下:產品型都市農業;服務型都市農業;體驗型都市農業;混合型都市農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