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洪銀興:關鍵是厘清市場與政府作用的邊界

——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后政府作用的轉型

2014年02月12日08:59   來源:紅旗文稿

二、完善決定資源配置的市場機制

市場是以包含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和市場規則的市場機制來決定資源配置的。顯然,市場配置資源是否有效,前提是市場機制是否完善。

根據新古典經濟學的界定,市場機制有效配置資源要以完全市場為基礎。完全市場的標准就是經典的阿羅—德布魯模型假設的:對於任何商品,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自然狀態下(任何風險狀態)都處於完全競爭的市場中,大量的追逐利潤(或價值)最大化的廠商與理性的追逐效用最大化的消費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該模型對完全市場有幾個最基本的規定:各種商品都要進入市場﹔各個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市場主體(廠商和消費者)都是理性的追求最大化。(參見斯蒂格利茨:《社會主義向何處去》第5頁,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這就是說,經濟學所認定的市場配置資源最為有效是以這種完全市場為標准的。應該說,在現實中這種完全市場並不存在,但它是建設和完善市場的參照。

現實的市場達不到完全競爭的條件。市場不完全包括競爭不完全、市場體系不完全、信息不完全。在這種不完全的市場調節下,整個經濟難以達到效率。市場經濟實踐証明,現實的市場體系並不是完善的。非均衡市場理論指出了價格剛性、供求對價格缺乏彈性、競爭不充分會導致市場不均衡。信息不完全理論指出市場信息不完全既可能導致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免費搭車、欠債不還等等機會主義行為,也可能導致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我國的市場經濟是由計劃經濟轉型的,市場體系和市場秩序的混亂現象比此更為嚴重。現實中存在的市場上過度的“血拼式競爭”會導致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和社會的不穩定。為了保証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需要著力建設和完善市場。否則,市場配置資源不會有效。

從亞當·斯密開始一直到哈耶克都是信奉自然秩序。其基本思想是,充分競爭的結果自然形成一種秩序。與此相應,建立市場秩序的基本途徑是促進競爭。隻要競爭是充分的,市場秩序就自然形成。現代制度經濟學理論則強調,競爭要有秩序,市場秩序不完全是自我調節自我實現的。秩序不是自發形成的,需要自覺建立起競爭秩序,從而形成有秩序的競爭。這就是無形的手要在有形的秩序中指揮。這就成為政府更好發揮作用的重要方面。就我國現階段來說,市場秩序建設突出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規范和保護產權。產權界定是市場交易的前提。任何商品隻有在產權界定清楚的情況下才能進行交易。市場秩序應該建立在有效的契約制度和產權制度基礎上。保護市場參與者的合法權益,從根本上說就是保護其產權。正如馬克思所說,交易雙方“是作為自由的、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締結契約的。契約是他們的意志借以得到共同的法律表現的最后后果。”“他們必須承認對方是所有者。這種具有契約形式的(不管這種契約是不是用法律固定下來的)法權關系,是一種反映著經濟關系的意志關系。”(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199頁,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顯然,所有權是市場經濟的前提和根本。沒有所有權,也就沒有契約形式的法權關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框架內建立的產權制度,必須明確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產權界定和保護是國家職能。國家不只是要保護國有資產,還要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尤其是從法律和制度上對經濟主體的產權歸屬進行明晰的界定和產權保護。其中包括規范產權流轉和交易,保障市場堅持等價交換、平等競爭等。

二是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任何游戲都有規則,市場交易也不例外。建立市場規則也就是規范市場秩序,這是提高市場調節效果,降低市場運行成本的重要途徑。市場機制之所以具有有效配置資源的功能,就在於其堅持市場公平的原則,包括權利平等、機會均等、公平交易、規則公平。在這種公平競爭的市場上,企業自由進出市場,消費者自由選擇,要素自由流動,交易等價交換。市場在這樣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下配置資源,就能達到效率目標。我國目前市場競爭的不公平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不同所有制經濟的不平等待遇,非公有制經濟實際上受到各種形式的歧視﹔二是存在市場壟斷,相當多的屬於計劃經濟殘余下來的行政壟斷,處於壟斷地位的企業可以操縱市場,獲得壟斷收益﹔三是國家和地方出台的各種優惠和傾斜政策。有優惠就有歧視,政策不一視同仁,部分地區部分企業獲得某種優惠和照顧,造成競爭機會不公平,由此弱化市場機制的調節效應。建設公平競爭的市場,突出需要建設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和市場化退出制度,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這裡的關鍵是政府對負面清單的制定要真正體現公平開放透明的要求。市場的公開透明要求建立市場信息披露制度。市場信息不完全,獨享信息的一方可能壟斷和操縱市場,市場交易就達不到雙贏。信息的經濟價值也就凸現出來。市場參與者為此需要支付信息成本獲取信息。從社會來講就需要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來強制市場參與者披露信息,政府也要建立市場信息披露制度,為市場參與者提供產能過剩、技術水准、市場需求等信息,由此從社會范圍降低信息成本。

三是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統一市場可以從多角度作出規定:一是從產品和要素的流動性角度,統一市場意味著在市場上要素自由流動、企業自由流動、產品和服務自由流動﹔二是從各類市場主體的市場地位角度,統一市場是指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地進入各類市場並平等地獲取生產要素﹔三是從市場規則角度,各個地區的市場規則統一,各個地區市場按照統一的規則運作。我國是從自然經濟直接進入計劃經濟,又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因此,我國的統一市場一直沒有形成。在改革進程中已有的財政稅收制度的改革和地區發展政策又強化了地方利益,由此產生的地方保護主義的市場壁壘,阻礙要素在自由流動中實現有效配置。現階段建設統一開放的全國市場有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打破地方保護,地方政府對本地處於劣勢的產業和企業保護,使處於競爭劣勢的企業和產品因保護而不能退出市場,造成了資源配置缺乏效率,不能實現資源最優配置﹔二是要打破市場的行政性壟斷和地區封鎖,實現商品和各種生產要素在全國范圍自由流動,各個市場主體平等地進入各類市場交易﹔三是打破城鄉市場分割,建設統一的城鄉市場,其路徑涉及提升農村市場化水平,完善農產品價格在市場上形成機制,建設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為重點的城鄉要素市場。

四是完善市場體系。市場體系是資源有效配置的載體。對轉向市場決定資源配置來說,具有特征性意義的是,資本、土地、勞動力、技術等生產要素都要進入市場,隻有在各種要素都進入市場系統並在市場上自由流動,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才能成為現實。各個要素市場上的供求調節各種要素的價格,從而調節各種生產要素所有者得到的報酬,才可能有效配置各種資源。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資源基本上是通過信用渠道配置的,因此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尤為重要。馬克思當年在《資本論》中就明確提出市場充分競爭的必要條件是,資本有更大的活動性,更容易從一個部門和一個地點轉移到另一個部門和另一個地點。這個條件的前提除了社會內部已有完全的商業自由外,“信用制度的發展已經把大量分散的可供支配的社會資本集中起來。” 在現階段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就如十八屆三中全會所指出的,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獲取金融資源,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二是完善金融市場調節信號,其路徑是利率市場化,使利率反映資本市場供求並調節其供求﹔三是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四是以金融市場作為對外開放的通道,實現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對接。

以上四個方面市場機制的完善是使市場有效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基礎。而對政府來說,更好地發揮作用必然要改革市場監管體系。市場監管就是維持市場秩序,保障公平交易,從而保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有效發揮決定性作用。現階段改革市場監管體系,重點是解決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在監管過程中,政府所要遵守的規則就是,政府必須退出運動場,不當“運動員”,公正執法不吹“黑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紅旗文稿》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