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聚焦:基本養老保險全面並軌邁出重要一步

記者 蘇 琳

2014年02月10日08:28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基本養老保險全面並軌邁出重要一步

最容易的突破口

目前,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險”分為5種:機關公務員、事業單位、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和新農保。2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合並的是后兩種。

賴德勝認為,由於標准相似,將新農保和城居保並軌相對容易,是統籌城鄉養老制度最容易的突破口。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詳細分析了這兩種養老保險制度,“它們的設計非常相像”。比如,首先都設立了個人賬戶,個人向賬戶裡繳費,繳費公式也類似,其中新農保每人每年繳費從100元到500元不等,共有5檔選擇,城居保每人每年從100元到1000元有10檔選擇﹔第二,融資方式非常相似,賬戶養老金是由個人繳費形成,但統籌養老金主要是來自財政補貼,還有少量集體資助﹔第三,兩種制度養老金發放公式也類似,都是到60歲,每人每月固定開始領取養老金,跟以前的繳費記錄沒有任何關系﹔第四,兩個制度的基金運營管理方式是一樣的。

“不管你是否曾經繳費,到了年齡都可領取基礎養老金。所以,這兩個制度都帶有救助性質,學界稱之為社會養老金。而保險制度就不同了,保險制度的核心技術是繳費與權益具有內在邏輯關系。” 鄭秉文說。

“雖然兩項養老保險制度看起來好像水平不高,但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是在取消農業稅后,中央做出的最大的惠農工程,是最大的反哺農業的財政舉措。”鄭秉文說,世界各國的農民養老保險制度都是一個難題,養老保險需要繳費,而我國打破了這個原則。2009年設立新農保時,凡是到60歲的農民,都能每月領到55元錢,幾乎沒有什麼條件,世所罕見。2011年,我國建立了制度模式幾乎完全一樣、針對城市16歲到60歲處於工作年齡但沒有工作的人的城居保,等於是將對農村的優惠政策擴展到了城市,將對農民的財政支持延伸到了城市戶口的無就業群體身上。

截至2013年3月底,全國城鄉居民參保人數達到4.86億人,其中領取養老金的老年居民1.33億人。有13個省級和1572個縣級行政區提高了基礎養老金標准,全國月人均養老金水平81元,基金累計結余2504億元,其中個人賬戶基金累計結余2200億元。

為全面並軌打下基礎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未來10年養老保障制度改革確立了方向,明確提出,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健全合理兼顧各類人員的社會保障待遇確定和正常調整機制。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社會保險學會副會長鄭功成表示,2014年是養老保障制度改革年,各項改革的具體方案設計將不斷出台並實施。

鄭功成認為,合並新農保和城居保,意味著將加速消除戶籍和“身份”帶來的養老保障差異的進程,並通過頂層設計打通兩個制度,對居民的基本養老需求進行“兜底”設計,有利於消除城鄉二元結構,推動城鎮化進程,也為將來建立統一的國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打下基礎。

賴德勝認為,將新農保和城居保合並,有助於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並為下一步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與城鎮職工、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保險體系並軌,最終形成更加公平的國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作了鋪墊。

由於新農保和城居保兩種制度極為類似,又是先后設立,重要的是,城居保制度的參保人數很少,有些省份在2011年城居保起步之初就已將兩種保險制度合二為一。

“在統籌層次很低的條件下,如果單純針對這一兩萬人再建立一套經辦機構和隊伍,再增加一個機構來管理,顯然是劃不來的,不利於節約成本,不利於規模管理,也會給社保一線工作人員帶來麻煩。”鄭秉文認為,合並新農保和城居保,有利於節約成本,增加效率。

改革決心已下,共識已經凝聚,藍圖已經繪制,但是具體的路線圖和各個子系統的改革方案還需制訂。牽一發而動全身。專家指出,在實際操作中,城居保和新農保合並,將更有政策依據,為今后其他城鄉統籌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樹立一個標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