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對話長信長星:今年就業難不難

記者 白天亮

2014年01月24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今年就業難不難(民生視線·2014民生對話●就業篇)——對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信長星

青年就業難是

“轉型中的煩惱”

——產業升級創造高端崗位的速度低於高校畢業生的增速,導致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實困境,但不能因階段性結構不匹配而“短視”,忽視教育的重要性

記者:我們注意到,近幾年就業形勢總體不錯,但青年就業,包括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度加大了。有人覺得出現這種狀況不正常,也有人認為這是世界性的普遍難題。您對此怎麼看?

信長星: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是當前就業的首要問題。

從國際經驗看,青年就業的確一直是世界性難題,包括歐美發達國家在內的主要經濟體都長期面對著青年失業率高企的困擾。

目前我們所面臨的大學生就業問題既與其他國家青年就業問題有相似之處,又與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相關聯。已經持續十多年的高校擴招,無疑是具有前瞻性之舉,已為正在推進的產業轉型升級儲備了大量人才。問題是,在轉型過程之初,產業轉型升級創造高端崗位的速度遠遠低於畢業生數量的增速,而教育結構以及體制機制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在擴招的背景下又有所放大,從而導致目前這種現實困境。這是前進中的問題,有人稱之為“轉型中的煩惱”。

記者:經濟轉型有一個過程,但高校畢業生就業不能等。去年,高校畢業生699萬人,今年則達到727萬人,數量繼續增加,壓力豈不是更大?

信長星:任務的確比較重,但也要看到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堅定信心。

國家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年專門出台了大學生就業促進計劃。今年我們將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思路和措施。

實現就業更離不開個人的努力。政府要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引導用人單位提供更多適合大學生的崗位,鼓勵和扶持大學生創業。大學生也要轉變就業觀念,既要志存高遠,又要腳踏實地,努力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創業創新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記者: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遇到相當困難,但各地又面臨普通工人、技術工人緊缺的狀況。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正處於工業化中期,對大學生的的需求量沒那麼大。一些人甚至認為“讀書無用”,不如早早讓孩子去打工。

信長星: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防止短視。

我們前面講過,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一種“轉型中的煩惱”,是階段性的問題,不能因為存在階段性結構不匹配就忽視教育的重要性。

產生轉型升級,離不開人才支持,人才則需要教育培養。教育是為明天培養人才的,產業要轉型,人才要先行。

相關研究成果表明,勞動者從二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二產的資本密集型產業,受教育水平需提高1.3年﹔轉向三產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受教育水平需提高4.2年。當前我們正處於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時期,經濟升級關鍵是技術升級、人才升級。如果因為當前存在大量技能要求不高、知識儲備要求不高的崗位而使大批青少年過早進入勞動力市場,那麼,這批人中的相當一部分在若干年之后,可能成為一批新的就業困難群體。

高校畢業生是寶貴的人力資源,隨著教育質量不斷提高,這支高素質的勞動力大軍,將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