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國實現了糧食產量“九連增”,農民增收“九連快”。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公告,今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3189萬噸(2638億斤),比2012年增產196萬噸(39億斤),增長1.5%。﹝1﹞這些成績的取得十分來之不易。但從我國經濟社會的未來發展看,糧食問題仍然事關全局,隻能加強,不能放鬆。
一、我國糧食需求的中長期趨勢
我國城鎮化剛剛邁過50%的門檻,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的食品消費結構正在發生改變,這對於糧食供應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一)城鄉居民的食品消費結構正在快速升級中
當前,我國多數居民已經走出“力爭吃飽飯”的階段,而處於講求葷素搭配的“吃好”階段和講究營養合理的“吃的健康”階段。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1990年到2011年,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購買的肉蛋奶等數量都有持續較大幅度上升,肉類(含豬、牛羊、禽類)從25.16千克增長到35.17千克,鮮蛋由7.25千克增長到10.12千克,鮮奶由4.63千克增長到13.70千克,水產品由7.69千克增長到14.62千克,分別增長40%、41%、196%和90%。
另外,從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現金消費支出看,肉蛋奶等的消費數量是與收入水平高度正相關的(如表1所示)。可以說,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增長,我國糧食問題的實質已經發生變化,正在由口糧型需求為主轉變為副食型、身份型消費。當前,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正處於不斷提高的過程中,這將是居民食品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的動力。
表1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現金消費副食支出
(二)城鎮化加速推動城鄉居民食品消費趨同和升級
當前我國進入城鎮化的加速期,平均每年的城市化率增長1%左右,每年有1000萬—1200萬人口從農村轉移到城市。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當前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在飲食結構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城鎮居民家庭每人全年購買的糧食為80.71千克,而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消費的糧食(原糧)高達170.74,是前者的2.12倍﹔而在肉禽及制品消費方面,兩者分別是35.17千克和23.30千克,后者隻有前者的三分之二﹔在蛋類消費方面,二者分別是10.12千克和5.40,后者隻有前者的53%﹔水產品消費方面,二者分別是14.62千克和5.36千克,后者隻有前者的37%,奶類消費方面,二者分別是13.70千克和5.16千克,后者隻有前者的38%。
歷史經驗已經表明,農村人口在進入城鎮后,必然同時伴隨著消費結構、包括食品消費結構的變化。這既反映在“恩格爾系數”的降低,也反映在食品消費內容的趨同。總的來看,體現為口糧的下降和肉蛋奶水產等的增加。
(三)從國際趨勢比較看,我國居民的消費結構仍然處於繼續調整期
根據國際糧農組織(FAO)的數據,歐美國家總蛋品消費量低於我國,但他們更注重對奶、牛肉、豬肉等畜產品的消費。FAO數據顯示,2009年美國人均奶品消費量為113.3公斤,英國為112.7公斤,西班牙為78.1公斤,荷蘭為139.9公斤,意大利為29.5公斤,德國為82.1公斤,法國為33.7公斤,加拿大為35.6公斤,而我國為27.5公斤﹔2009年美國人均牛肉消費量為39.8公斤,英國為19.8公斤,西班牙為14.3公斤,荷蘭為18.1公斤,意大利為23.6公斤,德國為12.8公斤,法國為25.5公斤,加拿大為30.9公斤,而我國為4.8公斤。根據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谷繼承的說法,2012年我國人均奶制品消費量是32.4公斤,相當於亞洲平均水平的50%,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根據統計,在過去的十年間,從2001-2011年間,我國的人均口糧消費量基本穩定,但豬肉消費量增長了20%,禽蛋增長21%,禽肉增長37%,牛奶增長223%。這種變化直接導致了糧食消費結構的變化。
眾所周知,肉蛋奶水產的供應,絕大部分是通過糧食轉化的。為此,飼料的轉化率就成為一個影響糧食政策取向的重要因素。關於飼料轉化率的研究很多,但在使用上差異性很大,直接影響到對於飼料用糧的估算。綜合來看,蛋雞的料蛋比在1.8∼2.5︰1之間,肉牛料肉比在8∼10︰1之間、生豬料肉比在3∼4︰1左右,水產(魚)料肉比約為1︰1左右,牛奶轉化為1︰3左右。2011年,我國小麥、稻谷和玉米三大谷物產量51183萬噸,其中用於飼料生產的數量為15518萬噸(2001年為10372萬噸),已經佔產量的約30%。同期食用口糧佔比則從65%降至53%。可以確定,未來二三十年內,居民消費會極大地拉動肉蛋奶水產強勁的市場需求。所以,未來因居民食品結構升級而增加的糧食需求會大大增加。
相關專題 |
·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