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王宏甲:毛澤東的人民觀

2013年12月30日08:02   來源:黨建

然而,毛澤東看到農民力量的時候,中國農民還不知道有個毛澤東。靠什麼把農民組織起來?

看看1927年蔣介石和毛澤東走的不同道路,特別有助於我們看清毛澤東,也看清蔣介石。

北伐戰爭打到長江邊,震動了帝國主義勢力。北洋軍閥大勢已去,原與北洋軍閥“合作”的帝國主義需要尋找新的“合作伙伴”了,他們選擇了蔣介石。此時的蔣介石也在選擇前途,他看到了帝國主義的勢力、本國財閥的實力,甚至看到了青紅幫勢力,加上他掌握的軍隊,抓住這四股力量結成同盟,就能奪取國民黨乃至中華民國的最高權力。蔣介石做到了嗎?1927年,他發動政變,轉眼間就做到了。

此時的毛澤東看到了什麼?他看到了,雖然資本主義是從西方工業時代產生的東西,但它來到中國后,中國的官僚資本是多麼容易與之勾結,形成瘋狂地榨取人民血汗的黑暗勢力。此種與帝國主義勾結的賣國勢力是所有資本主義勢力中最黑暗的勢力。這一點,在1927年給毛澤東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是毛澤東一生都沒有忘記的。

此時的毛澤東有什麼?隻有他看到的農民。這是散在鄉村的潛在力量,需要去發動,去組織,去建設,才會形成力量的驚濤駭浪。能看見這潛在的力量,就已經是偉大的眼光了。在帝國主義和國內新軍閥的包圍下,怎麼去做到呢?

毛澤東領導了秋收起義,帶著隊伍上井岡山,這是眾所周知的故事。“三灣改編”,毛澤東堅持“黨建在連上”,堅持在連隊建立“士兵委員會民主制度”,還規定了三條簡明的紀律,其中之一是“不亂拿群眾一個紅薯”。這三項舉措都指向要建立一支人民軍隊。對俘虜的國民黨兵也講明白,想回家的,發路費給你回家﹔願留下的沒有軍餉,因為紅軍是為自己和天下窮苦人民的解放而打仗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新中國。這就不只是建立一支武裝以對抗敵軍,而是要建立一支有理想的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人民軍隊。

井岡山時期創造的游擊戰術,人們較為熟悉的是十六字訣,其實還有兩句更精辟地概括出紅軍的核心任務:“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應付敵人。”這裡講的分兵發動群眾,是紅軍的主要任務。所以毛澤東說,這支軍隊不僅是戰斗隊,更是宣傳隊和工作隊。

美國記者斯諾曾說,紅軍的長征,使歐洲人一直贊嘆的漢尼拔率軍翻越阿爾卑斯山看起來仿佛是一場夏日遠足。紅軍途徑的省份有兩億多人民。他們每進駐一個城鎮,就召開群眾大會,解放了許多“奴隸”,向他們宣傳“自由、平等、民主”,把官僚、地主的財產分配給窮人。他們留下干部訓練游擊隊,使南京軍隊從此疲於奔命。在漫長的征途中,有成千上萬的人倒下,又有成千上萬赤貧如洗的人們加入。連斯諾也看到了,紅軍在那麼殘酷的戰爭中,仍然是一支信心十足的宣傳隊、工作隊。

毛澤東的思想現在已如此強勁地活躍在這支軍隊的行動中,他們與世界歷史上的任何一支軍隊都不同,除了用“人民軍隊”來稱謂這支軍隊,找不到更合適的語言。也許還可以說,他們不只是一支軍隊,他們來自中央蘇區,親眼目睹了一個由窮苦人自己建立的好社會是怎樣的,這是一個“紅色中國”在遷徙!為了他們的和天下更多人的父母不再悲慘一生,為了更多的姐妹不再被賣掉,他們一定要沖破種種圍追堵截。他們相信毛主席說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管最后剩下多少人,他們都一定要走到西北去建新的根據地,他們相信一定能東山再起!

現在可以再來概括一下,從秋收起義到長征結束這個時期,毛澤東竟然把自己少年時代以來愛祖國愛人民,期望建立一個新中國的理想和情感,放到一支軍隊的頭腦裡去,而且放得如此成功,成為這支軍隊的靈魂。這是真正了不起的事情!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黨建》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