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厲以寧:九方面看當前經濟形勢

2013年12月18日08:44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九方面看當前經濟形勢

符合中國國情的城鎮化道路

中國不能走同西方城鎮化一模一樣的道路。因為西方的工業化和城鎮化是平行發展的,到后來漸漸出現了問題。而中國在加快工業化階段,農村一直比較落后。現在中國的城鎮人口跟農村人口之比,也就是城鎮化率,據說,已經達到50%以上了,但是很多人不信。因為這個統計數據把在城市住了半年以上的農民工都算作城市人口。此外,有些農民工在城市住了二三十年還是農民身份。如果按城市戶口計算,中國的城鎮化率隻有30%多。跟美國相比差得太遠了,西歐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也達到80%。按照這個比例計算,假定再過一二十年中國人口達到15億,就需要12億人住在城鎮。現在6億多人口住在城市中,已經很擁擠了,如果再增加5億多人進城,城市建設怎麼也跟不上,城市生活水平將大幅下降,誰也不願意搬到城市裡去,所以一定要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

中國的城鎮化道路應該是“老城區+新城區+新社區”。新社區是中國城鎮化的最大特色。現有的老城區要將工廠搬出去,要改造棚戶區,變成商業區、文化區和服務區以及適合人居住的居住區。新城區在城郊,或者是城鎮附近可以用來建工業園區、高新技術開發區、試驗區,還有物流園區的,但那裡也要有商業,要有居民,而不能到了夜晚就成為空城。老城區和新城區一定要發展民營經濟,發展小微企業,發展個體工商戶,沒有這些,這個新城區就沒有人氣,到晚上漆黑一片。有了這些,城區就發展起來了。但是重點在新社區。新社區是中國城鎮化特創的,國外沒有。就是先建立新農村,在新農村的基礎上,要園林化,光有幾棟居民樓不行﹔要循環經濟化、走綠色經濟道路﹔還要有到位的公共服務和城鄉社會保障趨向一體化,同時還要將村的建制改為社區自治。農民會在這個過程中很快融入新社區。新社區下一步的發展,就是新的小城鎮。但是要注意一個問題,中國農民的市民化也就是戶口合二為一不是簡單的事情。要實行雙軌制:積分制和分區推進並存。大城市實行“積分制”。為什麼要有積分制呢?比如在上海,工廠的熟練工人、班組長以上的骨干力量,包括車間主任,都是農民工,他們可能20年前就進了城,一直干到現在。但是他們的農民身份未變,他們的子女不能就近進入公立學校等問題,都使他們游離於城市之外。如果這些人走了,上海的制造業就成了空架子。如果把學歷、經歷、業績都計算為積分,積分夠了就可以解決戶口問題,這樣,這批人就穩住了。由新農村改成的新社區,包括部分新城區,可以在條件大體成熟時實行“分區推進”,即一個地區、一個地區地解決戶口一元化問題。一定要雙管齊下,隻有這樣才能實現城鄉戶籍一元化。當然,這件事要量力而行,是水到渠成的問題。

當前最重要的是掀起全民族的創業精神

美國《華盛頓郵報》2011年9月曾刊登了一個長篇通訊,它的標題是《美國究竟應該害怕中國什麼?》不是中國經濟發展多快,也不是GDP和美國相差多大,最重要的問題在哪裡呢?可以從中關村的咖啡店來看。在中關村有很多咖啡店,美國記者曾在其中一家咖啡店調查,發現幾乎每天都坐滿了人,都是名牌大學的博士生、博士后還有青年教師,中科院和其他研究機關的年輕研究人員,以及年輕的民營企業家。他們經常在那裡談創意、創新、創業、專利權的轉讓和開發應用等問題。記者說,這就是美國應該擔心的問題。因為30年前,比爾蓋茨和喬布斯都是美國大學城咖啡店的座上客。過二三十年,甚至過十幾年看,中國大量創新人才會從這批人裡出來。

北京大學正准備建立與此類似的北京大學的咖啡店,這個消息大家可能覺得很振奮。因為中國的希望一是政策環境,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好的政策環境形成了。二是激勵制度,有了產權激勵制度才會有創新。這還告訴我們,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應該眼光看得更遠一點。我們應該看到,人不能變懶,人變懶了,我們就沒有希望了。要勤奮,要艱苦創業,這是很重要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