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直接關乎改革成敗
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戴焰軍
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黨的一項根本建設,所以,把執政能力建設這條主線貫穿於黨的建設各個方面,圍繞執政能力建設來加強黨的各方面建設,是這些年來黨的建設一個整體思路。面臨領導全面深化改革這樣一項艱巨復雜的歷史任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黨的建設要求上繼續了這一思路。但總結這些年來黨的建設經驗,在不斷深化對黨的建設規律認識和把握基礎上,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制度建設放在了突出地位,明確強調:“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
首先,突出強調制度改革,這對於在新形勢下推進黨的建設,特別是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增強黨的執政能力非常重要。這些年來,黨的建設環境、任務、方式等方面也都發生了新的變化。如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使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社會經濟結構和就業結構變化帶來黨員組織成分變化、黨面臨的任務變化要求黨的組織功能順應這種變化、人們思想觀念價值觀念變化以及信息技術發展要求黨的思想建設適應這種變化、黨的歷史方位變化引起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變化等。這些變化,對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通過深化制度改革來提高黨的建設水平具有根本意義。
其次,突出強調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對於新形勢下推進黨的建設尤其重要。因為黨的建設制度和我們平常所講的黨內制度是既相聯系又相區別的兩個概念。我們平常講的黨內制度,主要指各種對黨的組織和黨員關系及行為進行規范的黨內法規制度,包括如黨員的權利義務、黨員的行為規范、黨組織的功能、地位、作用、黨的組織之間以及黨員和組織之間各種關系處理的原則、黨內各種活動的基本要求、黨內監督制度、黨內民主制度等。它的適用范圍在黨內。而黨的建設制度除了這些方面以外,還應該包括關於如何推進黨的工作的各種制度,如關於黨的建設和經濟建設以及其他方面建設的關系、黨的組織和國家權力機構及其他組織的關系、黨的建設的組織、領導、活動方式等等方面的要求。它的一些內容會涉及黨外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決定》所強調的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通過國家相關法規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為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創造外部環境。這體現的是加強和改進執政黨建設的新要求。
08 以一往無前的改革推動強軍目標實現
國防大學政委 劉亞洲
把國防和軍隊改革納入國家全面改革總體框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一個重大貢獻。既表明國防和軍隊建設在國家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表明黨中央、習主席對國防和軍隊建設高度重視,也表明歷史到了這樣一個關頭:必須抓住機遇,以一往無前的改革,推動強軍目標實現。
改革需要好時機。當前,國防與軍隊改革正面臨難得戰略機遇。安全環境要求改革。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強國夢,但所面對安全威脅之復雜,亦前所未有。通過改革打造強國軍隊,是中華民族應對復雜安全威脅、真正實現偉大復興的迫切要求。現實差距倒逼改革。過去一段時期,我軍改革一直在進行。但是,與國際安全格局的加速演變和深度調整相比,與我國周邊特別是海上方向現實威脅相比,尤其是與一流強國相比,軍隊能力短板問題仍然突出。要確保未來戰爭中勝算,就必須通過改革,鋪平通往勝利之途哪怕是“最后一毫米”的縫隙。強軍目標指引改革。與國家改革相同步,當下國防與軍隊改革也已涉入深水區,更需要有明確目標作為牽引。習主席提出“強軍目標”,應時而生,不僅勾勒出國防和軍隊改革宏大藍圖,而且對所要實現的信息能力、實戰水平、戰備程度賦予了現實指向和具體標准,需要我們以一往無前的改革推進強軍實踐。
改革更害怕喪失好時機。“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小平同志曾痛心疾首地指出:我國在歷史上失去機遇太多,耽誤的時間太多,影響了發展﹔如果再不抓住機遇,后果不堪設想。在軍事發展史上,我們也曾經錯失熱兵器和機械化戰爭軍事變革的寶貴機遇,留下血的教訓。當前實現強軍目標,歷史留給我們的時間並不多,距離下一場戰爭打響的時間更短。抓不住機遇,不僅僅意味改革得不到推進,更意味著我們會失去即將到來的戰爭,並因此失去民族復興最好機會,成為歷史罪人。正是看到這一點,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國防和軍隊改革頂層設計,涉及問題深度前所未有,涉及利益調整深度亦前所未有。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有大局意識,一切服從於打贏。軍隊除了黨、國家和人民利益,沒有自己任何特殊利益﹔打不贏的軍人,更不配享有任何體面、尊嚴與榮光,所以,沒有什麼不能舍棄的局部利益。必須要有擔當意識,隻爭朝夕。
前輩們的輝煌不能証明這代軍人的實力,而我們如果不能擔當起當下使命,就可能等不到后人重新發力之時,這個民族就已被打趴下了。改革亦是攻堅戰,精神上亦要有戰爭的狀態,以氣吞萬裡如虎的豪氣,以踏石留跡、抓鐵有痕的行動,突破一切舊觀念束縛,突破一切利益固化障礙,突破一切困局難局險局,完成好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各項使命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