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聚焦:公眾期待三中全會拆解的前六大改革“硬骨頭”

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 

2013年11月12日14:28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原標題:三中全會待解難題與公眾期待

  四、民意普遍認為拖延改革比啃硬骨頭的風險大得多,為中央下大力氣改革攻堅提供了最強大支撐

  在“您是否認同拖延改革比啃硬骨頭的風險大得多”這一問題中,選擇“非常認同”和“認同”的比例分別為61.4% 和28.4%,兩者合計為89.8%。

  與調查結果相印証的是,輿情梳理表明,關於拖延改革會帶來更大風險的擔憂在專家與研究機構中也較為普遍。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課題組報告《改革跑贏危機的行動路線(30條建議)》指出,轉型倒逼改革,改革的時間和空間約束全面增強。在這個特定背景下,改革與危機賽跑的特點突出,盡快形成“改革跑贏危機”的行動路線至關重要。厲以寧強調“如果不繼續改革,接下來問題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難改,領導人必須懂得這一點,拖延改革是在增加改革的難度”。

  如此高比例的受訪者認為拖延改革比啃硬骨頭的風險大得多,表明了公眾對深化改革的迫切願望與鮮明支持。這一強大的民意基礎正被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所順應、挖掘,並將成為破解改革阻力的最強大支撐。

  在“當前‘啃硬骨頭’可能會面臨哪些風險”這一問題中,“經濟增速短期放緩”得票率為44.9%,“誘發地方債務危機”得票率為36.2%,“房地產泡沫破裂”得票率為35.6%,分居前三。這一結果令人警醒,希望決策者能未雨綢繆,在深化改革過程中提前應對,逐步化解。

  五、74.6%的受訪者對三中全會拆解改革硬骨頭有信心

  在“您對三中全會拆解改革硬骨頭的信心程度”選項調查中,74.6%的受調查者持“有信心”態度﹔19.3%的受調查者選擇“信心不足”,6.1%的受調查者選擇“不好說”。受訪者意見與相關輿情表明,公眾對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信心支撐可用“天時”、“地利”、“人和”進行概括。“天時”是指改革攻堅到了可改且非改不可的“機會窗口”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地利”是30多年改革開放的中國奇跡可為下一步改革提供方向遵循﹔“人和”是指新一屆領導集體改革意志堅決且團結一心,公眾對他們也充滿期待、充分支持,可謂上下同心。

  對於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會啃掉改革硬骨頭缺乏信心的理由,則相對比較分散,主要有如下幾類意見:一,民眾期盼已久的有些改革舉措遲遲未能出台,讓百姓信心減退。二,有些領域的改革一直停留在美好概念和漂亮辭藻層面而長久沒有落實。對此,很多民營企業家深有感觸。他們談到,國家出台了很多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文件,但是民營經濟發展仍舊時時受到“不平等待遇”,一些領域仍對民間資本“明開暗禁”,令人黯然。三,一些改革不到位之處給腐敗者留有了獲利空間,增加公眾不滿。上述各類意見的存在令人警醒,若是讓這種情緒蔓延,那麼改革的社會動員力將會大打折扣,這將為改革攻堅埋下更多的障礙。

  當然,改革從一開始就挑戰著既定格局,也無可避免地伴隨著“不同聲音”。無論當年的聯產承包、物價闖關、工資闖關,還是今天的官員財產公示、壟斷行業改革、事業單位改革,改革總是在爭議乃至非議中前行。對於改革者來說,認真聽取民意,又不為流言所動,既需要智慧和審慎,更要有勇氣與擔當。

  六、一個值得關注的觀點:改革發展沒有速成班

  中國的改革本身就是循著由易而難、先試點后推廣、先局部后全局的順序展開。當前中國,規模之巨大,任何投入都像是“太平洋裡打雞蛋”﹔利益之復雜,所有事情莫不是“撥動一堆算盤珠”。更何況,我們還要面對長期的歷史積弊、復雜的利益糾葛。比如養老保險,不僅要還歷史欠賬,還要應對老齡化社會,更需在公務員、企業職工和農民等不同群體之間掌握平衡。要想馬上進入老有所養的社會,幾乎沒有可能。在這樣的情況下,改革需要一步一步走,公眾的期待也需要與現實對接。

  改革是一場革命。既然是革命,就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成本。改革成本包括必要成本和過度成本兩部分。比如,在讓一部分地區先發展、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情況下,出現地區間、城鄉間、人群間差距拉大,是不可避免的代價和必要的成本﹔但如果差距過大又長期得不到解決,超出了必要成本,就是過度的成本。隻有把這類過度成本控制住,改革紅利才會等比例增加。所以,未來的改革還需要做好“成本預算”這本賬,要盡量減少成本支出,以求紅利最大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