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經濟社會
改革的突破口或重點任務的確定,應基於對社會基本矛盾的認識和對改革所處階段的把握——

三中全會前瞻:全面深化改革該從哪裡突破

劉樹成
2013年11月04日08:50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全面深化改革該從哪裡突破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在即,社會各界對如何全面深化改革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尤其是關於新一輪改革中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突破口或重點任務的討論成為關注的焦點。對此,社會上有各種不同意見:有的人認為,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為突破口﹔也有人認為,以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解決貧富差距過大問題為突破口﹔還有觀點認為,以財稅體制改革為突破口,等等。以上不同意見,各有道理,也都很重要,但顯得有些碎片化,有的是單項改革任務,有的相對來說是局部性的改革任務,均不能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難以作為統領經濟體制改革全局的突破口或重點任務。我結合改革開放以來歷屆黨的三中全會關於改革主題的演變與政策的變遷,談談對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口的一些認識。

■前4輪改革是怎樣確定突破口的

為了選好新一輪改革的突破口或重點任務,明確選擇的內在邏輯,我們有必要先回顧一下30多年來,在前4輪改革中,是怎樣確定突破口或重點任務的。前4輪改革是以4個直接與經濟體制改革有關的中共三中全會為標志的。總起來看,前4輪改革的突破口或重點任務的確定,均基於對社會基本矛盾的認識和對改革所處階段的把握。

●以農村改革作為突破口或重點任務的第一輪改革

第一輪改革,即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首次決定開展的改革,是以農村改革作為突破口或重點任務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十一屆三中全會從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這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出發,果斷地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明確提出,實現現代化就是要“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在這次全會之前,1978年9月,鄧小平就曾指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表現,就是能夠允許社會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使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能夠逐步得到滿足。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講,正確的政治領導的成果,歸根結底要表現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上,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上。”要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要使生產力迅速發展,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這就要對原有的、權力過於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在當時,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十分薄弱,首先要把農業生產盡快搞上去,同時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又是計劃經濟體制較為薄弱的部分,是改革易於突破的環節。這樣,農村改革就成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初始階段的突破口或重點任務。

●以增強企業活力作為突破口或重點任務的第二輪改革

1984年召開的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以此為標志展開的第二輪改革,是以增強企業活力作為突破口或重點任務的。該《決定》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曾經預言,社會主義在消滅剝削制度的基礎上,必然能夠創造出更高的勞動生產率,使生產力以更高的速度向前發展。”改革經濟體制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相互聯系的環節和方面。在此認識的基礎上,更加堅定了改革的信心和決心。改革在農村成功之后,就進入了向城市全面推進的階段。城市企業是工業生產、建設和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承擔者,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主導力量。城市企業是否具有強大的活力,對於經濟發展全局是一個關鍵問題。這樣,增強企業活力就成為全面推進改革階段的突破口或重點任務。

●以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作為突破口或重點任務的第三輪改革

1993年召開的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以此為標志展開的第三輪改革,是以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作為突破口或重點任務的。在這次全會之前,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強調指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過去,隻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生產力,沒有講還要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不完全。應該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兩個講全了。這就進一步明確了改革不僅是發展生產力,也是解放生產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也是革命性的變革,而不是對原有體制進行零敲碎打、細枝末節的修修補補。這使我們對社會主義條件下社會基本矛盾的認識和對改革的性質的認識,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十四屆三中全會依據這些新的認識,在確定了改革的目標模式之后,提出要加快改革步伐,到20世紀末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樣,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成為加快改革步伐階段的突破口或重點任務。

●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突破口或重點任務的第四輪改革

2003年召開的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以此為標志展開的第四輪改革,是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突破口或重點任務的。該《決定》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重大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目前經濟體制還不完善,生產力發展仍面臨諸多體制性障礙。為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必須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鞏固、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建立之后,對新體制的進一步完善成為深化改革階段的突破口或重點任務。

綜上所述,在過去30多年的4輪改革中,我們對社會主義條件下社會基本矛盾的認識不斷明確和深化。在此基礎上,隨著改革每一階段的推進,改革突破口或重點任務的選擇也在不斷升級。但總起來說,對改革的目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內涵的理解,主要是指推動生產力在量上的擴大,使生產力以更高的速度發展。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