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開放市場要激發社會資本活力
中國經濟時報:最近國務院通過設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進一步探索中國改革開放之路。從長遠看,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更要注重質量和效益,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宏觀政策也需要思維的轉換,既需要理念的嬗變,更需要圍繞中國經濟長遠目標,設計一整套確保長遠目標實施的政策體系。你認為如何推進中國的市場化進程和改革開放?
遲福林:市場化改革涉及很多方面,包括資源要素價格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壟斷行業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等。如今要開放市場,就要激發社會資本的活力,但現在社會資本外流很突出,包括壟斷行業、公用事業和服務領域,如教育、醫療、文化都應該向社會資本放開,多發展民間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除了有大國企、大金融,也要有草根和中小金融。我認為未來5年至8年,我們要抓住擴大內需的戰略機遇,釋放人口城鎮化的最大潛力,關鍵在於以市場化改革為最大紅利,形成以拉動消費支撐7%—8%中速增長的體制格局。
以理順資源要素價格為重點,深化價格改革。建議1年至2年內,推進成品油、天然氣市場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加快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全面實行水電氣梯級價格制度﹔加快資源稅改革。 2年至3年內,建立完善的碳源碳匯監測與調控機制,逐步擴大碳交易范圍,適時建立全國性碳交易市場體制﹔全面開展排污權交易。
以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為重點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有三件事情很重要:一是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實現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金融資源﹔二是加快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三是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以放開市場、引入競爭為重點推進壟斷行業改革。實現不同所有制企業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拓展民間資本投資空間。建議2年至3年內,對鐵路、電力、電信、石油、民航、郵政等行業,將自然壟斷和競爭環節切實分開。競爭性環節的對民間資本全面放開﹔自然壟斷的部分吸納民間資本廣泛參與。對城市公用事業,盡快健全特許經營制度,形成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對食鹽等政企分開滯后的領域,在加快政企分開、實行管辦分離的基礎上對民間資本放開。建議開征壟斷利潤調節稅。
以公益性為目標優化國有資本配置。面對公共產品短缺的突出矛盾,國有資本公益性嚴重不足。建議1年至2年內,出台新的國有資本布局調整優化方案,推動國有資本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重點配置到義務教育、基本公共醫療以及基本住房保障等公共產品領域﹔建議3年內劃撥20%—30%的上市公司國有股權到社保體系。對短期內難以退出一般競爭性領域的國有資本,逐步提高收租分紅比例。減少並逐步取消特殊優惠和特殊保護,建立常態化的國有企業收租分紅機制,確保“十二五”末期不低於30%。
同時加快農地物權化制度創新,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這裡有三件事情很重要:盡快完成土地確權,保障農民土地用益物權主體地位﹔落實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建議盡快修改《土地管理法》,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佔有、使用、收益和處置權利﹔建立城鄉統一、同權同價的土地市場。
以服務業開放帶動新的全面開放。在銀行、証券、保險、電信、郵政快遞等行業進一步放開市場准入,取消經營范圍限制。在教育、醫療、文化等行業擴大開放試點的同時,調整服務業用地政策,創新服務業政策體系。以金磚國家為重點,拓展與新興經濟體在雙邊貿易、能源、清潔能源經濟、IT技術發展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充分利用新興經濟體合作平台,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重構,在世界經濟再平衡與世界經濟秩序重建中發揮更大作用。(記者 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