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劉慧:欠發達地區更要講求發展質量

2013年10月16日09:02   來源:《求是》

原標題:欠發達地區更要講求發展質量

  把經濟增長真正轉變到講求質量與效益上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工程,也是必須打贏的一場硬仗。寧夏作為欠發達地區,經濟基礎薄弱,發展任務繁重,面臨著趕超與轉型雙重任務,講究發展質量尤為重要。

  一、以追求速度為中心的外延增長不可持續

  傳統經濟理論認為,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要先上規模再上質量,先加速度再提效益。這是因為欠發達地區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社會建設相對滯后,這些都要靠加快發展來解決。從現實需求看,隻有以較快的發展速度,才能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但絕不能片面理解為不顧效益和質量一味追求高速度。因為,隻有講求質量,欠發達地區經濟才能走得穩,才能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要素稟賦先天不足。要素稟賦是決定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基礎因素。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要更多依靠生產要素的投入來拉動增長,而欠發達地區資源稟賦往往先天不足。寧夏的經濟要素相對稀缺,資金和人才匱乏,丘陵、山地、風沙地佔國土面積的72.8%,山地、旱地佔耕地面積的70%以上。礦產資源以煤炭為主,金屬礦產資源和油氣資源較為貧乏。要素稟賦的缺乏既是寧夏欠發達的主要成因,也決定了寧夏的發展不能走拼資本拼環境和拼資源的路子,必須從增加要素投入規模向要素升級和效率提升轉變,充分挖掘生產要素的潛在生產能力,以更少的資源和要素實現更快的發展和更高的效益。

  承載力倒逼機制。一個地區的發展必須與當地人口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相適應,否則發展就不可持續,甚至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寧夏中南部地區干旱少雨,水資源極為短缺,資源承載能力差,人口密度遠高於聯合國規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區的臨界值,這是造成當地貧困程度較深的主要原因。另外,多年形成的資源依賴性產業結構,致使萬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碳等排放強度較高,區域環境負荷較大,如果我們囿於眼前和局部利益,延續粗放型的增長方式,就會給本已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甚至災難。

  發展模式路徑依賴。多年來我們實施外延式增長方式,在短時間集中動員資源實現較高的增長速度,這種路徑依賴不斷固定和強化,已成為寧夏向現代經濟轉型的障礙和主要困難。2012年,寧夏煤炭、電力、冶金、化工等資源依賴性、能源消耗性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超過82%。自主創新能力低,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滯后,科技進步貢獻率不足50%。高技術產業發展規模及產值比重嚴重偏低。如果再不主動轉型,不僅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會繼續拉大,而且很有可能會使經濟逐漸閉鎖在一種低效率、高耗能與高污染狀態中不能自拔。因此,必須通過創新能力的培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布局優化,打破當前低水平的平衡,推動經濟發展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通過發展質量的大提升,形成經濟水平的大跨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求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