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張維為:從國際政治實踐看“普世價值”的多重困境

2013年10月16日08:36   來源:《求是》

原標題:從國際政治實踐看“普世價值”的多重困境

  實踐困境:顏色革命從“希望”到“失望”

  如果說“普世價值”的程序困境和理念困境更多涉及西方在國際關系中說了什麼,那麼,“普世價值”的實踐困境涉及的是西方在國際關系中做了什麼以及這些行為所產生的后果。

  以推動“普世價值”的名義,西方主要國家先后在格魯吉亞、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這三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推動了“顏色革命”,導致這些國家政權更迭。從“顏色革命”爆發至今的情況來看,這些國家都經歷了政治上的動蕩、經濟上的持續衰退,百姓的生活水平基本沒有提高。這些國家“顏色革命”已迅速褪色。

  2003年格魯吉亞爆發了所謂的“玫瑰革命”。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稱上台的親美總統薩卡什維利為“民主英雄”,並造訪格魯吉亞,贊譽它為歐亞地區“民主明燈”。但格魯吉亞多數百姓的生活沒有因為“顏色革命”而改善,目前27%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2004年,西方主導的民調挑戰了烏克蘭大選的官方統計,引發了所謂的“橙色革命”,引來西方世界一片歡呼。但好景不長。由於通貨膨脹,經濟凋敝,腐敗激增,當年被推翻的亞努科維奇卷土重來,贏得2010年總統大選,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烏克蘭主流民意對顏色革命的態度也從“希望”轉為“失望”:2009年美國皮尤中心民調表明,烏克蘭人中僅有30%支持“民主”,比1991年時低了整整42個百分點。烏克蘭至今還深陷政治、經濟危機之中,內斗不斷,腐敗叢生,百姓生活水平沒有提高,地區矛盾加劇。

  2005年,吉爾吉斯斯坦爆發了所謂的“郁金香革命”,令美國政界和媒體歡欣鼓舞,被視作“民主和自由”的勝利。但“革命”帶來的是持續不斷的社會動蕩,代表南、北不同地區的政治勢力陷入內斗。革命爆發后,吉國事態發展與西方的預期不太一致,新政府與俄羅斯的關系似乎比與西方的關系更為融洽。五年不到,又一場革命爆發,總統巴基耶夫被推翻,並引發武裝沖突。這些動蕩對吉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巨大負面影響持續至今。

  總之,“顏色革命”的結果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從“希望”到“失望”。這不僅是這些國家多數民眾的親身感受,甚至也是許多推動“顏色革命”的西方政府和人士的感受,他們對“顏色革命”褪色如此之快深感失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求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