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探索與建構

——訪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宗教學》教材編寫組首席專家葉小文

記者 彭國華 楊學博

2013年10月11日07: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探索與建構——訪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宗教學》教材編寫組首席專家葉小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為黨和政府處理宗教問題提供了有力學理支撐

記者: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基本上是從唯心主義世界觀的角度為宗教下定義。但宗教並不單純是存在於人頭腦中的主觀觀念,同時是客觀存在的社會事實,這是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重要內容。請問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進行了哪些學理探索?

葉小文:這個問題包括幾個方面。

關於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研究。30余萬字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論宗教》出版,梳理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宗教的本質、功能、歷史演變等基本觀點,為撥亂反正期間黨全面系統提出關於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提供了理論支持。

關於宗教定義的研究。宗教不僅僅是個人對某種超人間、超自然力量的虛幻信仰,它一旦掌握了群眾就會成為某種同社會結構密切相關的現實社會力量。改革開放以來,宗教學界提出宗教是由宗教的觀念、體驗、行為、體制構成的社會文化體系的觀點,在恩格斯論斷基礎上,進一步說明宗教是一種社會性的宗教意識(宗教神道觀念和宗教體驗)及其外在表現(各種宗教行為和宗教制度)諸多因素組合而成的社會文化體系,揭示了這四大基本要素的邏輯關系和層次結構,提出“宗教是把支配人們日常生活的異己的、但卻是人間的或自然的力量,幻想地反映為超人間、超自然力量的一種社會意識,以及因此而對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為,是綜合這種意識和行為並使之規范化、體制化的社會文化體系。”一切“支配人們日常生活的異己力量”仍然是客觀存在著的“人間的或自然的力量”,科學不斷擴大和深化對這些力量的認識,但並未窮盡,人類對其探索永不停頓、永無窮盡﹔宗教是對這些力量“幻想反映”的認識,這種“幻想反映”是伴隨著人類認識過程的客觀存在,因此宗教必將長期存在。但不能因此就確認超然於人和自然的神秘力量的獨立存在。這就把對宗教的定義徹底奠定在辯証唯物主義的基礎上——既揭示了宗教的唯心主義本質,又揭示了宗教作為客觀存在的屬性。這些觀點,為我們黨在認識宗教“五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握“根本是長期性、關鍵是群眾性以及特殊復雜性”這三個重要特征,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於宗教是一種精神文化現象的研究。宗教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作為對支配人們日常生活的人間力量、外部力量的幻想反映,宗教向往和崇拜並不存在的“超人間力量”的神靈或神聖。但這些神靈或神聖的深刻奧秘來自人類本身,是人類獨特的精神文化創造活動的產物,且一旦被建構起來成為崇拜對象,人們就會以不同的方式——如神學理論、宗教神話、宗教道德、文學詩歌、音樂繪畫、禮儀節慶等,証之頌之傳之。我們並不認同將宗教完全等同於文化的觀點,但也不否認若干宗教經典、教義和宗教道德、藝術中所蘊含著的人類生命繁衍的文化信息,所滲透著的歷史積澱的體驗和哲理,所孕育著的民族文化因素,所鐫刻著的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軌跡。

在總結國內外處理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經驗教訓基礎上,宗教學界提出在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社會,既不能人為地消滅宗教,也不能任宗教放任自流﹔通過黨和國家有效的宗教工作以及宗教界的努力配合,宗教可以走上同社會主義社會相協調的道路。這一觀點,為后來黨中央提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重大論斷做出了貢獻。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