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結合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傳統間雖存在差異,但在某些根本的理論關節點上有著貫通之處。如都強調人可以自我做主而不皈依於外在的上帝,都相信通過自我奮斗而使自身得到德性與能力的提升,都體現出了思維的辯証性,都試圖從社會性的層面來規定人的本質,都突顯了人之實踐的重要價值,等等。這表明,如果從民族性角度來看,則可以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之間的同異有更為清楚的認識。
盡管科學社會主義誕生於19世紀40年代,但無論是在東方和西方,人們對理想社會的期盼均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就已出現了以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人皆得其宜等為基本特質的大同之世的理想。自此以后,大同之世不僅作為一種社會理想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先民,而且在近現代構成了接引科學社會主義思潮的重要思想資源。但是,正如毛澤東在評價著有《大同書》的康有為時所指出的,中國文化傳統雖早就確立了大同理想,卻沒有能夠“找到一條到達大同的路”。而科學社會主義之所以為科學,很重要的原因是其指明了“社會革命”這樣一條走向社會主義的現實道路。因此,完全有理由認為,科學社會主義是對包括中國的大同理想在內的“空想社會主義”的超越與升華。
中華文化之所以歷經五千年而不衰,一個重要的原因正在於她能夠以海納百川的心胸和氣度虛心吸納外來文化之優長。由於種種因緣際會,現代中國成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文化傳統與西方現代文化的“三星會聚”之地,這無疑為中國文化面向未來的進一步發展准備了十分豐厚的思想資源。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並成為當代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對促進中國文化的現代變革、對充實和升華中華文化的內在生命力,均具有重要意義。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內容到形式的深度結合,是中國文化面向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既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傳統之優勢互補而又充分吸收了西方現代文化之優長的當代中國文化,必將能夠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中國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教授 李翔海)
“內聖外王”:中華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
中華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一言以蔽之曰“內聖外王”。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完美人格的不懈追求。“內聖”即對完美人格的不懈追求,這首先體現在立身以剛健。把自強不息作為君子必備的品格。中華文化向來講求剛柔相濟,在剛健中修身立德的同時,也講求待人接物要溫柔敦厚、持謙用柔。謙恭表現於生活,就是儉朴。如果沒有儉朴的美德,不能做到“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也很難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立身剛健、待人謙柔、生活儉朴,三者三位一體,構成了中華文化的傳統完美人格。
二是對和諧社會關系的道德規范的探索。“禮之用,和為貴。”構建和諧的社會關系和良好的社會秩序,一直是中華文化追求的目標。為此,先賢們對各種社會角色應遵循的道德規范的探索,有一個重要結論即道德要求的雙向性,君臣、父子、夫婦、兄弟、婆媳每個角色都要遵循自己的角色道德,且互為依存,不可偏廢。
我國傳統倫理道德,還特別強調明禮誠信。孔子不僅把“信”當作個人必備的道德修養,還將信提到治國平天下的高度。禮在倫理道德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倫理道德的外在物質表現。禮將道德整齊劃一,同時,道德也通過禮來體現,才更具有可實踐性。這種禮與德結合的思想,對於我們今天進行道德建設和制度建設,依然具有啟示意義。
三是對崇高人生境界的卓絕鑄造。追求不朽的人生境界,在先賢看來,立德無疑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德的內涵非常廣泛,要而言之,仁義始終處於核心地位。孔子在回答子張問仁時,明確表示“能行恭、寬、信、敏、惠”即是仁,已有以仁統帥其他道德的意思。韓愈更進一步,提出“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將仁義置於傳統倫理道德體系的核心地位。居安宅、行正路,博愛眾生,這種崇高的境界也激勵著歷代仁人志士“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這些也必將激勵我們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執行院長、教授 黃朴民)
以博大的胸懷傳承振興中華文化
現在我們都認識到要用堅韌不屈的胸襟、與時俱進的態度、改革開放的手段來直面滾滾而來的全球化浪潮,這樣才能使中國人民,在物質生活方面達到世界經濟水平,進而在其他方面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是我們的本、我們的根,必須不斷與時代精神相結合、不斷更新自己。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任何民族要保持完全原汁原味的精神是不可能的。世界四大古代文明隻有中華文明沒有斷過,這是因為我們始終堅持愛國主義、自強不息等一系列優秀的、向上的、有生命力的精神。但今天我們還必須看到固有的、精神上的糟粕,比如因循守舊、官本位、家長制權、盲目崇拜權威、壓制個性等等,還需要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鑒別和改造。在今天的精神生活、行為規范當中有很多積極科學的東西,那是我們文化融合的結果,比如,平等意識、民主意識、法治意識、自主意識、競爭意識、效率、責任、創新、契約、博愛,甚至包括共和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些概念都是中華傳統和外來文化相融合的結果。以博大的胸懷來弘揚中華文化,我覺得這個策略非常重要:保証我們的“本”,然后進行整合、融合、發揚光大。(貴州省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 徐 圻)
相關專題 |
·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8·19重要講話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