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第一節  “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
主編 鄒東濤
2013年08月13日14:37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收入分配制度是找准“效率”和“公平”平衡點的“砝碼”,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關鍵。巴西等拉美國家人均GNI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后,仍過度關注GDP增長,忽略居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廣大中低收入者不能共享經濟增長的成果,沒有及時實現國內消費結構的升級。雖然拉美國家消費佔GDP的比重與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相差不大在70%以上 ,但拉美國家因為貧富差距惡化,廣大低收入者、貧困人口以生存型消費為主,低消費結構進一步制約了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技術創新的步伐,經濟發展緩慢。隻有經濟增長與社會公平共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保障。

總之,“中等收入陷阱”既是公平與效率的問題,也是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問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一個重要原因是兩極分化、貧富懸殊,不能為經濟增長持續提供動力,從而使經濟停滯不前甚至出現倒退﹔大批貧民收入水平低下,基本享受不到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在農村失去土地,在城市成為邊緣人群,進而導致社會矛盾加劇、社會秩序惡化、政局持續動蕩。這警示我們,經濟發展的內涵既包括較快增長,也包括合理分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既需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關鍵在於收入分配。沒有持續增長,分配就缺乏物質基礎﹔沒有合理分配,增長也會缺乏持久動力和穩定的社會環境。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