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第二節  中觀“制度救市”:股市改革“對症下藥”
主編 鄒東濤
2013年08月13日14:3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一方面,我國A股市場最大的不正常之處,就在於市場對股票的供給與需求並不根據股票的價格信號而相應地作出自發地調整。當市場處於熊市極度低迷的時候,二級市場投資者受到股價下跌的打擊,損失慘重,對股票的需求下降﹔而此時股票市場的供給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新股仍然上市發行,並且等著上市的公司還排著長隊,甚至境外已上市的中國公司還想回來上市,與此同時,中國境內上市公司的原始股股東和高管層一到鎖定期結束,就忙於拋售套現。現在A股市場想上市的公司排長隊,說明價格過高引致供過於求,因此相關部門暫停IPO,嚴格篩選和控制供給來盡力平衡供求。

另一方面,我國A股市場的另一個異常之處,就在於股票的價格也並不完全隨著股票的供求關系而發生相應的變動。垃圾股往往比績優股更受投資者的追逐和吹捧。A股市場歷年的大牛股往往由垃圾重組股帶動起來。即便在監管層對ST等垃圾股高調進行強勢打壓的氛圍下,垃圾股依然不時在熊市中咸魚翻身,連連漲停。

股票的價格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上分別受到不同的因素影響。在一級市場上,股票的發行價格由於發行對象、發行方式及股票種類不同,主要有平價發行、溢價發行和折價發行三種情況。

平價發行是按照股票的票面金額確定發行價格,一般而言,股票在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高於股票的面值,原始股的認購者能夠獲得價差收益,因此,認購者樂於接受平價發行這種方式,但對上市公司來說就喪失了從溢價發行中獲得收益的機會。

溢價發行是以高於股票票面金額的價格發行股票的方式。雖然溢價發行方式可能由於價格過高不被投資者接受,導致發行失敗的風險,但是,由於這種方式能夠以相對少的股份籌集到相對多的資金,提高融資效率,上市公司還是傾向於採取溢價方式發行股票。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