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第二節  民企國企 有進有退
主編 鄒東濤
2013年08月13日14:0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就外部環境而言,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國經濟復蘇緩慢,歐盟陷入歐債危機泥潭一時難以自拔,在外部經濟一片蕭條的狀況下,民企的銷售受到很大的影響普遍感覺回款困難,流動性不足。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融資難也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頑疾,直接原因是我國的金融體制還不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很大程度上隻能依靠銀行,而銀行往往認為民企風險過大,信用等級不達標,不願意放貸。很多中小企業被逼無奈,隻能去借高利貸。除此之外,人民幣不斷升值,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原材料價格的劇烈波動,政策環境的不確定性都在擠壓著民企的利潤,限制了其更快的發展。但這也可能倒逼民企進行產業升級,業務轉型。

就內部環境而言,制約民企發展的最大障礙還是內部制度的建設。我國民企發展歷史較短,經歷了官員下海,草根平民等兩代企業家。這使得我國的民營企業還大多數處於人治階段,“老板文化”,家族觀念濃厚,個人獨斷專行,“企業是我的,我就是企業”,沒有正式的制度對其進行約束。在決策上老板一手遮天,對管理的理解片面單一,將企業看成個人財產,沒有將企業作為法人的意識,信托機制嚴重缺乏。而且企業的壽命都比較短,一般不過“三代”,如果不建立先進的制度,一味依靠創業者個人的才能,則民企很難發展。很難出現“百年老店”的招牌,民企是國家的希望,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必須注重內外兼修,突破瓶頸,再創輝煌。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民企還有提升的空間。同時,國企還不能“輕言退出”,在很多領域,國企退出后,而是被外國資本所控制,早在2006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報告就披露,在中國28個主要行業中,外國直接投資佔多數資產控制權的已經達到21個,每個已經開放產業的前5名幾乎都是由外資所控制。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