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經濟形勢專家談)

裴長洪:目前經濟增長高於“下限”和“底線”

2013年08月07日08: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裴長洪:遵循經濟規律 實現穩中求進

如何應對當前十分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做好今年下半年的經濟工作?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做了精心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努力實現三者有機統一。這充分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關於經濟工作的新思路、新理念,體現了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辦事的精神和作風。

這個思路是建立在對當前經濟形勢科學判斷和對經濟規律正確認識基礎上的

今年上半年,我國主要經濟指標處於年度預期目標的合理區間,經濟運行平穩。特別可喜的是,對比去年同期,經濟質量和效益都有明顯提高。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836.6億元,同比增長11.1%﹔國資委監管的113家中央國有企業實現增加值2.6萬億元,同比增長11.7%,實現利潤6315億元,同比增長18.2%。經濟運行平穩還表現在就業增加和物價穩定。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00多萬人,農民新增外出打工人數444萬人。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4%,比去年同期回落0.9個百分點。從經濟增長速度看, 二季度增長7.5%,有小幅回落,但連續5個季度經濟運行在7.4%—7.9%的區間,說明增長是平穩的。當然,對比過去兩位數和9%以上的增長速度,這個速度可能會引起一些疑慮。這需要從經濟規律的角度加以說明。

經濟學的實証研究表明,世界上大多數經濟體的發展經歷了或將經歷“結構性增速”和“結構性減速”兩個階段。1978—2008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達到9.8%,這是“結構性增速”階段,其經濟機理是生產要素結構和產業結構都推動“增速”。從生產要素看,勞動投入增長和勞動參與率提高,資源要素資本化和資本形成能力增強,工業技術廣泛採用﹔從產業結構看,資源配置從效率低的第一產業向效率高的第二產業轉移,這些經濟活動支撐了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但現在這些因素都發生了變化:勞動投入和勞動參與率趨於下降﹔資源資本化基本結束,資本報酬遞減導致資本投入增速呈下降趨勢,第二產業的技術創新面臨瓶頸﹔產業結構緩慢向第三產業轉移,但第三產業中的技術創新以及傳統行業的效率提高都面臨動力不足的挑戰。這些因素導致我國經濟進入“結構性減速”階段。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將處於7%—7.5%之間。這就是說,當前增長速度下降是客觀經濟規律使然,片面追求高速度已沒有經濟規律的依據。因此,我們不必十分在意經濟增長速度零點幾或個把百分點的上下波動,而應追求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增長,強調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從政策目標看,要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通膨。據測算,我國現階段要保就業,使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左右,經濟增速不能低於7.2%。根據“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目標,“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年均增速目標為7%。要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今后幾年經濟年均增長速度要達到6.9%以上。所以,7%是我國經濟增速的“底線”。應當說,目前經濟增長高於“下限”和“底線”。這就為我們調結構、促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經濟條件。

下一頁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