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07日08: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這個思路以改革開放為根本動力,以激發內在經濟活力為前提,堅持了改革開放30多年的基本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運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經驗主要有兩條:一是依靠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通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來激活經濟的內在活力﹔二是通過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適時、適度地調節經濟活動中的各種變量關系,使之達到平衡。從目的和效果上觀察,前者著眼於長遠的體制機制建設,調整的是結構關系,通過改革達到結構優化的目的,但通常難以對經濟增長速度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還需要國家採取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措施。通過宏觀政策調控較快地改變經濟運行中的數量關系,特別是國內外需求的數量關系,達到保持適當經濟增長的目的。但這些調控措施往往隻有短期效果,不能解決經濟內在活力問題。要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就要特別重視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當前,我國國內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短期經濟運行問題相互交織,發展經濟面臨的兩難問題增多。例如,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加大與保持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的矛盾、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與發揮財政對經濟增長支撐作用的矛盾、制造業產能嚴重過剩與發揮制造業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和調整產業結構的矛盾、房地產價格上漲與穩定房地產投資的矛盾、穩定出口市場份額與人民幣升值壓力的矛盾等,都說明簡單依靠政策調控來改變數量關系、刺激國內外需求,隻能事倍功半,甚至會加大財政金融風險、惡化經濟結構,進一步弱化經濟自主增長的動力。因此,要多從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視角來探尋經濟發展的新路子。5月份國務院批准國家發改委關於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深入推進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資源性產品和環境價格改革等,這些舉措都反映了中央在經濟運行管理中更加重視從改革開放、激發經濟內在活力入手的新理念。又如關於資金問題,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求盤活存量、優化增量,著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而不採取以往“開閘放水”的老辦法。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