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汪亭友:馬克思主義是普遍真理不是“普世價值”
二、價值是反映主客體關系的統一體,不能把物質世界的客觀實在性當成“普世價值”存在的依據
首先,主體與客體是構成價值關系的基本要件,兩者缺一不可。客體是價值的前提和對象,沒有客體,也就沒有與之對應的主體,更談不上價值認知活動了。同樣,主體是價值生成的條件和基礎,沒有主體的需要,沒有同客體發生聯系的主體,就不會存在價值認識活動,也就不會產生價值認識、價值觀念了。
其次,客觀性和主觀性是價值的兩個基本特性。(1)從根本上講,價值的客觀性是由社會實踐決定的。現實的價值關系,都是社會實踐的產物,都依賴於社會實踐。價值的客觀性體現在價值關系的各個環節上。比如主體的需要是客觀的,用來滿足主體需要的對象即客體是客觀的,滿足人的需要的過程與結果也是客觀的。另外人的需要總要受到客觀歷史條件的制約,這也是價值客觀性的一個重要體現。(2)價值的主觀性體現在價值是主體對客體的主觀判斷。客體有無價值及其價值的大小,是由主體的主觀活動進行認知和評價的結果。因此,價值認識具有很強的主觀性。恩格斯說:“物品的效用是一種純主觀的根本不能絕對確定的東西”。這句話點明了價值認識的主觀性和相對性。並不是所有的主體認識都屬於價值認知的范疇,但價值認識一定是主體意識活動的結果,是主體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形成的。
明確上述兩點非常重要。有一種觀點把物的有用性,即物能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自然屬性看成“普世價值”,比如陽光、空氣、水、竹片、木屑、泥沙等。因為這些物質對人有益有用的性能和價值不會改變,因而具有永恆的“普世性”。這種觀點的認識誤區在於把物質世界的客觀實在性當成“普世價值”存在的依據。我們知道,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列寧曾把自然界萬事萬物共有的客觀實在性,概括為哲學上物質概念的根本特性。物質世界的客觀實在性,可以說不因堯存,不以桀亡。但這些客觀存在的萬事萬物,隻有成為價值認識的客體時才能成為價值評價的范疇。不與價值主體發生聯系的存在,只是一種客觀存在。這種客觀存在的事物是談不上有價值的,更談不上是“普世價值”。
三、要把客觀認識(事實判斷)和價值認識(價值判斷)區分開來,不能將某些客觀認識當作價值認識
人類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關於客體的認識,其中有兩類:一類是客觀認識。這是以客體本身的狀態為反映內容,是探究物質世界本來面目及其內在規律的科學認識,是對客觀事實的描述。這類認識要麼符合(或部分符合)客觀實際,要麼不符合(部分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客觀實際,不夾雜著人的主觀判斷,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這種以求真為目的形成的判斷叫做事實判斷,比如,人們探究黃金和玉石的天然屬性、物理特性等。
另一類是價值認識,它是以客體和主體之間的價值關系為反映內容,以獲取關於客體對主體的效用和意義,即有沒有用、值不值、好不好、有利還是不利、有沒有意義等,諸如此類的認識所形成的判斷叫做價值判斷。這類判斷的依據是主體的需求。需求不同,價值判斷也會不一樣,而且還會有歷史性的變化。比如,人們認識黃金和玉石的收藏價值、市場價值,就會因主體的不同、市場行情的不同、時代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根本不存在客觀統一的標准。
當然,客觀認識和價值認識之間也有聯系。有些認識既是客觀認識又是價值認識。當價值認識符合真理的尺度,因而是科學的價值認識時,兩者才能真正地統一起來。
明確客觀認識與價值認識之間的區別,對我們認識“普世價值”問題非常重要。一些人在談論“普世價值”時,總是有意無意地把客觀認識和價值認識混淆了,把本不屬於價值范疇的客觀認識當做價值認識,以此來說明“普世價值”的存在。比如,有人認為人類自產生以來,不分男女,不分階級、種族,都得要吃飯。因此,“人是要吃飯的”這種全人類的共同需求就是“普世價值”。毫無疑問,人要生存就得吃飯,但這是人類同地球上其他動物共有的一種生理本能,這是一種客觀認識。當然,吃飯的內涵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即使把“人是要吃飯的”納入價值認知的范疇,也不能得出“普世”的結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古代剝削社會的真實寫照。而在當今世界,據統計,全球每天有8億人在挨餓,有40億人生活貧困,1億孩童流落在街頭,每年有1100萬名5歲以下的兒童死於營養不良、貧困和可以預防或可以治愈的疾病。而美國富豪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保羅·艾倫三人總資產比世界上最不發達的43個國家GDP的總量還多。這兩類人群對“人是要吃飯的”評價是絕對不一樣的。
有人把馬克思主義看成“普世價值”,理由是馬克思主義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我們說馬克思主義是普遍真理,這是因為它所揭示的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已被無數的實踐証實,是經過實踐和歷史檢驗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科學結論。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看來,馬克思主義既是事實判斷又是價值判斷。然而在資產階級看來,馬克思主義不是普遍真理,相反他們認為馬克思主義是異端邪說。在歷史上,馬克思主義自誕生時起就遭到國際資產階級的瘋狂扼殺,馬克思主義被當作幽靈一般看待。根本原因是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是無產階級進行階級斗爭的思想武器,而不是所有階級都能認同的“普世價值”。
有的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是普世價值”,這是認識上的誤區,是沒有搞清楚“普世價值”與“普遍真理”的區別。個別“普世價值”論者別有用心地提出“馬克思主義是普世價值”的論斷,是有別的想法,是想使我們陷入“兩難”境地:承認這一論斷,則有利於為“普世價值”辯護﹔反對這一論斷,則有利於削弱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我們可以明確回答: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並非適用一切人、適合一切時代的“普世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