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因環境因素拒絕一些投資項目短期看有一定損失,關停排污嚴重的小企業確實付出了一定“代價”,但算大賬,我們覺得——
保護環境的付出和投入是值得的
主持人:劉主任從理論上闡述了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並不必然存在矛盾。威海既是經濟較發達的沿海城市,又是一個宜居城市。請崔曰臣書記介紹一下威海發展經濟、保護環境的基本情況。
崔曰臣:威海市經過20年的發展,初步實現了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雙贏。目前威海市已跨入我國內地城市綜合競爭力30強行列,所轄3個縣級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縣。同時,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改善,成為全國第一個國家衛生城市、第一批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聯合國人居獎、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等稱號,並被評為歐洲游客最喜愛的“十大中國旅游城市”。
主持人:您怎樣看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二者之間的關系?崔曰臣: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是相互促進的,目的都是為了造福人民。威海市一貫重視環境保護,全市上下牢固樹立了“三個意識”和“三個責任感”:沒有生態化就沒有現代化的意識﹔發展是硬道理,但不顧資源環境、不講科學理性的“硬”發展沒有道理的意識﹔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沒有綠水青山就沒有金山銀山的意識﹔把威海這塊山清水秀的寶地保護好、發展好,一代代傳給后人的歷史責任感﹔既帶領群眾盡快致富,也讓群眾享受優美自然環境的政府責任感﹔努力破解“先污染、后治理”這一世界性難題的民族責任感。在此基礎上,我們加快改善生態環境、人居環境、發展環境,努力做到環境建設與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同步推進。在發展理念上,由保護環境到涵養生態,逐步提升到“生態立市、環境優先、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記者:保護環境說起來容易,但真正落到實處也要下很大決心、付出一些“代價”。
崔曰臣:確實如此。保護環境是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必須舍得投入、不懈努力。比如,為整治環境,威海市近年來堅持不懈地開展“四大行動”:一是碧海行動。先后關停小造紙、小化工等排污嚴重的企業50多家,對500多家企業進行三廢治理﹔清理近海養殖3萬多畝﹔建成污水處理廠10座,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3.1%。二是藍天行動。拆除市區1500多座小鍋爐,遷建改造玻璃廠等煙塵排放大戶,城區集中供熱率、氣化率分別達到90%和99.12%,空氣環境優良率達到100%。三是青山行動。“十五”以來,全市每年植樹2000萬棵以上,森林覆蓋率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去年達到37%﹔規范整治600多家採石場,關閉100多家採金點。四是淨土行動。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86%的鎮達到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標准。建市20年來,因環境因素我們累計拒絕了20多億美元和200多億人民幣的外資和內資項目。雖然拒絕這些投資項目短期看確實有一定損失,關停排污嚴重的小企業確實付出了一定“代價”,但今天回過頭來看,好的自然環境帶動了旅游經濟發展,提高了居民收入和生活質量。算大賬,值!威海市民編了一個順口溜:“天也藍,水也藍,吸口海風都舒坦﹔山也綠,城也綠,隨便一眼都是畫,做威海人是咱的福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