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六個為什麼”系列解答(3):不改革沒有出路 改革不是私有化
馬宏偉 張怡恬 於春暉
2013年07月25日10: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實踐的發展和認識的深化,人們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基礎。1月19日本報理論版《本周話題》欄目圍繞“為什麼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純而又純’的公有制”這一話題發表了一組專家文章,在讀者和網友中引起強烈反響和共鳴。同時,也有讀者提出了一些理論問題和實際困惑,希望能夠得到進一步解答。日前,記者採訪了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孔涇源、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宇,請他們就讀者提出的問題作出分析和回答。

正確理解公有制為主體

問:對於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中的“主體”二字,應該如何理解?

孔涇源:應當明確,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是就全國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公有資產佔優勢,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顯著進展,形成了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國有資本進一步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關鍵環節和基本公共服務領域集中。目前,雖然國有企業數量比以前減少了,但國有資產總量和對經濟發展的主導作用大大增強了。舉幾個數字:2007年,全國國有工商企業資產總額超過35萬億元,比1997年高1倍多﹔2006年,全國國有工商企業實現利潤1.2萬億元,比1997年增長14倍。再加上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等以多種形式存在的公有制經濟,可以說,目前我國公有制經濟的資產數量明顯增加,資產質量大幅提高,主體地位更加鞏固。

問:我國為什麼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

張宇: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與資本主義和其他社會形態的經濟制度相區別的根本特征。我國憲法第六條明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根本要求。雖然資本主義制度在歷史上曾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但它具有的根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性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導致了兩極分化和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而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有利於社會生產力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馬克思主義認為,不同的所有制關系決定了不同的收入分配制度。隻有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基礎上,才能形成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比較公平的分配制度,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經濟基礎。隻有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才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與勞動的階級對立和對抗性的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經濟基礎。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是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實現自主發展的重要保障。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有利於國家實施自主創新戰略,保持國家對關鍵行業和重要領域的控制力,增強國家競爭力,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實現自主發展。

問:怎樣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孔涇源:首先,應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按照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和促進公平競爭的要求,繼續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加快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健全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加快壟斷行業分類改革,特別是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打破行政性壟斷﹔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和制度,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提高監管透明度。要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堅持公開、公平、公正,規范國有和集體企業改制行為,防止片面的“國退民進”、“隻講‘退’不講‘進’”的傾向。其次,應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所有制和混合所有制經濟。再次,還應積極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