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世界政黨形勢繼續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總體保持穩定,局部不確定性仍較突出。西方國家社會政治生態深刻演變,“政黨極化”現象繼續發展。新興國家經濟下滑影響政治穩定。西亞、北非國家政治轉型困難重重。多數發展中國家民主選舉運行平穩。朝鮮、越南、老撾、古巴執政黨抓黨建、謀發展,鞏固政權根基。一些大黨、老黨危機意識上升,加快革新調整,提高政治競爭力。
一、多國社會政治生態發生變化,深刻影響選舉形勢
2012年,全球58個國家舉行全國性大選,其中近20個國家實現政權更替。選舉呈現四大特點:一是部分重要國家的選舉結果意義深遠。法國社會黨贏得總統和立法選舉,17年后全面掌握政權。普京以高支持率復任俄羅斯總統,有力回擊了內外反對派質疑。美國總統奧巴馬蟬聯執政,但民望有所下降。日本自民黨奪取眾院過半席位,安倍當選首相,民主黨盡失民心、遭受重創。朴槿惠當選韓國新總統,新國家黨艱難保住政權。二是左翼力量在一些國家實現突破。在歐洲,法國社會黨、斯洛伐克方向黨、羅馬尼亞社民黨等先后在選舉中獲勝,但仍無力改變右強左弱的政治格局。在拉美,墨西哥革命制度黨在野12年后東山再起、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成功連任,繼續鞏固左翼陣營的地區主導地位,但查韋斯的病情進一步惡化,政局發展值得關注。三是西亞、北非國家伊斯蘭政治勢力異軍突起。伊斯蘭政黨繼在突尼斯、摩洛哥勝選后,2012年又在埃及執掌政權,並在利比亞、也門等國的選舉中取得好成績,改寫了地區數十年來的政治版圖。四是部分發展中國家“逢選必亂”局面有所改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十多個國家舉行大選,多國執政黨連選連任,隻有少數國家政權更迭,但朝野均平靜接受選舉結果,政局基本保持穩定。埃塞俄比亞、加納、馬拉維等國領導人在任上病逝后實現權力平穩交接。蒙古、烏克蘭等國選舉過程亂象不斷,但總體可控,政局未出現大的波動。
選舉結果表明,國際經濟金融危機的政治效應繼續發酵:一方面,牽動多國政黨政治格局發生變化。危機背景下,選民更加關注政黨的執政業績和能力以及對國家未來發展的規劃,能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決定著執政黨的命運﹔另一方面,也催生不同社會思潮。在西方國家,右翼保守主義影響持續上升,為右翼、極右翼政黨發展提供社會基礎﹔在西亞、北非地區,一些國家傳統的阿拉伯社會主義思想失去影響,傳統宗教思想文化影響釋放,逐漸成為主流政治思想。第三,在多數發展中國家,選民求穩怕亂心態上升,對選舉政治的認可度有所提高,盡管一些國家政壇仍動蕩不止,但是大多數國家能夠實現有序選舉以及政權平穩交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