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些發展中國家政黨政治復雜演進,政治變革和
轉型的多樣性、不確定性突出在西亞、北非國家中,世俗與宗教政黨圍繞國家政治發展道路加緊博弈。埃及新總統穆爾西頒布新《憲法聲明》,並推動通過“憲法公投”,擴權意圖明顯,引發世俗自由派和部分民眾強烈反對,擔心國家重回強人政治道路,雙方角力不斷,造成社會撕裂,埃及政治轉型面臨重大挑戰。也門、利比亞政權順利交接,新政權雖已成立,但國內亂象依舊,世俗、宗教及前政權各派政治勢力依然公開較量。敘利亞復興社會黨密集出台一系列政改措施,並作出願“有條件交權”表態,但反對派並不買賬,誓與當局武裝纏斗,巴沙爾政權危機重重,可能再走地區國家在動蕩和戰亂中崩盤的老路。海灣王權國家以及約旦等國謀求通過一定的經濟社會改革,以緩和社會矛盾並渡過難關,但在地區局勢動蕩不安的大背景下,也很難獨善其身。在中亞國家中,執政當局紛紛小幅試水政改,避免給內外反對派策動亂局提供口實。哈薩克斯坦出台《選舉法》,主動將建設性反對派引入議會。土庫曼斯坦頒布《政黨法》,積極構建多黨民主框架。烏茲別克斯坦支持公民社會發展和參政。吉爾吉斯斯坦改行議會制,擴大政黨影響力。在東南亞和南亞一些國家中,執政黨積極推行政治改革,以緩解矛盾,營造穩定發展環境。馬來西亞巫統(即馬來西亞民族統一機構)強調國家需要漸變而不是“革命”,以推動實現經濟、社會和民主政治均衡發展。新加坡人行黨調整發展理念,不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致力於建設能滿足人民精神需要的社會。緬甸加快政治轉型步伐,政治改革步入“深水區”,民盟通過議會補選強勢回歸主流政治,鞏發黨控制局面能力下降,政局動蕩風險加大。尼泊爾和平進程取得進展,但未能如期出台新憲法,導致制憲會議解散,政治轉型遇挫。
上述國家情況折射出:一是威權政治、強人政治面臨嚴重危機,政治轉型是大勢所趨。西亞、北非政局動蕩不僅使地區一些國家強人政權垮台,也給一些國家執政黨以警醒,促使其認識到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性,或主動或被動地加快體制內的變革與調整。二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短期內難以適應政治民主化,政治轉型可能出現反復。在傳統政治向現代政治轉型過程中,一些國家執政黨缺乏政治包容性,不願與其他黨派分享政治權力,導致朝野對立,影響國家政治穩定。三是民眾訴求日益多元,助推一些國家執政黨不斷調整發展道路。一些國家雖保持經濟良好發展勢頭,政治不穩定因素卻在上升,促使執政黨逐漸重視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均衡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