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國務院第七次行政體制改革的“表”與“裡”
宋世明 趙子建
2013年06月20日13:27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摘要]機構改革是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的“表”。政府職能轉變是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的“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推進歷程表明,機構改革與職能轉變應“由表及裡”,良性互動。國務院第七次行政體制改革突出了政府職能轉變這一核心,在簡政放權、減少微觀事務管理、更好發揮市場和社會作用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宏觀部署與微觀安排。這是本輪改革不同於以往的一大亮點。

[關鍵詞]機構改革﹔職能轉變﹔宏觀部署﹔微觀安排

2013年國務院第七次行政體制改革的鮮明特征是,“由表及裡”、“表裡如一”。機構改革是行政體制改革的“表”,職能轉變是行政體制改革的“裡”。

實行鐵路政企分開,體現了巨大的政治勇氣與智慧。一般來說,首先實現鐵路政企分開,再實現大交通體制,這是通常的理論分析,但這次改革,將政企分開與實現大交通體制“畢其功於一役”,的確是非凡之舉。可以預測,大交通體制的融合與鐵路政企分開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出人意料。這是中央積極主動穩步推動大部門體制的重要標志。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回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訴求,大快人心。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為建立大文化體制邁出了一步,值得期待。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對推進海上統一執法,提高執法效能意義重大。

政府職能轉變更具有決定性。政府職能是設立政府機構的依據,是政府投入資源、維持運轉、開展工作的目的所在。如果一個政府機構履行的職能被取消,該機構便沒有存在的必要﹔如果一個政府機構的職能被削弱,其規模必然要縮小,人員必然要裁減。可以說,政府機構是“廟”,政府職能是“神”。不信神,就不用建廟,更不需要請和尚。因此,本次改革體現了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

一、中國第七次改革的任務

自1982年以來,我們共計進行了六次行政體制改革,2013年的是第七次。應該說,每次改革所處的環境不同,所面臨的問題也有很大差異,但對解決當時重大的經濟、社會問題無疑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推動了中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這次改革的任務主要有:

一是,把握“改革是中國最大紅利”刻不容緩。改革開放以來促進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多重紅利疊加狀態已經開始改變,必須依靠深化體制改革來繼續釋放改革紅利。勞動力無限供給的人口紅利、資本轉移的全球紅利、土地價格低廉、環境資源容納能力相對較大的資源紅利、周邊局勢穩定的和平紅利、地方與企業積極性高漲的制度紅利正在減少,開發新的紅利迫在眉睫。

二是,“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刻不容緩。為了實現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目標,必須毫不動搖地以市場化為改革導向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而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要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必須推進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必須推進壟斷行業改革,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必須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

三是,“更好發揮社會組織在管理社會中的作用”刻不容緩。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要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讓人民群眾依法通過社會組織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參與社會事務管理,有利於更好地發揮人民主人翁精神,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然而,我國目前存在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不足與規范管理不夠的雙重問題,政府在社會管理方面還存在唱“獨角戲”的現象。

四是,“把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切實管好”刻不容緩。如,根據社會需求,健全社會保障、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食品藥品安全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和人民健康水平、改善醫療保障、改善住房保障、促進司法公正等。

五是,“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刻不容緩。就行政體制內部而言,依然存在四個方面不足。第一,依然存在國務院部門管得過多過細問題,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發揮不夠。第二,職責交叉、權責脫節、爭權諉責現象依然較多,行政效能不夠高。第三,機構設置不夠合理,一些領域機構重疊、人浮於事問題依然存在。第四,對行政權力的制約監督機制不完善,不作為亂作為、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等現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聚焦國務院機構改革與職能轉變
· 《行政管理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