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把握行政體制改革關鍵點
行政體制改革是一項極為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堅定改革信心,堅持正確的改革觀,又要講究政治智慧,改革中遇到的問題要歷史地研究、系統地分析、現實地解決
黨的十八大全面提出了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艱巨任務,概言之主要包括: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分類改革事業單位、創新體制機制、嚴控機構編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連續進行了七次以政府機構改革為重點的行政體制改革,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的體制機制保障,並積累了一系列寶貴經驗。一是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通過改革不斷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切實加強政權建設。二是始終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機構改革的核心,准確把握行政體制適應經濟體制的階段性特征,循序漸進解決矛盾問題。三是始終把機構改革作為系統工程來抓,統籌考慮方方面面因素,自上而下、積極穩妥地向前推進。四是始終堅持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配置政府職能,設置機構,配備編制。
這些寶貴經驗帶有規律性,應在今后的改革中繼續加以堅持、發展和完善。當前,更應立足發展全局,把握行政體制改革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
“內涵式”改革著眼長遠
當前我國的行政體制改革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處於由“外延式”改革轉向“內涵式”改革的新階段,應當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三個方面分析判斷和准確把握。
從行政體制改革的重點來看,主要是做好“機制—體制—制度”三大調整。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講,機制是指制度化了的方法;體制是指機構設置、隸屬關系、權力劃分等方面的具體體系和組織制度的總稱。35年來,我國行政體制改革始終貫穿一條紅線,這就是:不斷下放行政權力,著力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更加強調權責一致,由起初的注重機構撤並、編制精簡、人員裁減,變為現在更加注重體制機制的創新。
概而言之,行政體制改革的任務就是:精干人員、精簡機構、理順關系、搞活運行機制、創新管理體制、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切實加強國家政權建設,主要是圍繞“機制—體制—制度”三大調整。特別是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條,既是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高准則,在任何時候都絕對不能動搖。
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任何情況下都要始終堅持這個正確方向。尤其在當前時代背景下,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行政體制改革必須有利於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即必須有利於鞏固人民代表大會這個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
從政府行政走過的路徑來看,一般都要經歷“管制—管理—治理”三個階段。總的來說,我國當代的政府管理來源於創建新中國時的軍事化動員體制。特別是在計劃經濟時代,突出強調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管理。在高度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注重自身作用,政企不分、政資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政府管理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能,實質上是在追求一種管制效果,很少顧及其他因素。
在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后,這方面雖然有了很大改變,但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對人們的影響根深蒂固。市場經濟發育初級階段,政府比較注重發揮自身和市場兩者作用,實質上是在追求一種管理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