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服務型政府,是我國行政體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創新的長期戰略任務。街道辦事處作為政府的派出機構,處在與群眾發展廣泛深入接觸的第一線,健全服務體系,強化服務功能,改進服務方式尤為迫切。在推進服務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提供好應該由政府提供的服務,切忌大包大攬。
服務型政府的角色功能定位
服務理念的科學重塑。樹立為群眾服務的理念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首要前提。服務為先理念的確立,首要是破除傳統服務觀念的制約,把“讓群眾服從”轉變為“為群眾服務”,把“為民做主”轉變為“公民自治”,增強人民群眾在社區和社會組織中的自治功能,體現民主氛圍﹔把“壓服”觀念轉變為“群眾自律”觀念,指導和幫助群眾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社規民約﹔把“包辦”觀念轉變為“自我服務”觀念,將政府為群眾服務與群眾自我服務有機結合,讓人民群眾以更多的主人翁態度相互關心、幫助和服務,讓群眾自己組織的社會組織更多為群眾服務。
服務功能的准確定位。建設服務型政府,前提是要明確政府應當承擔什麼職能。黨的十六大對政府職能作了四項界定: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黨的十七大要求“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進一步強調了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我國在過去相當長一個時期,政府基本是“經濟建設型”政府,主要精力用在了參與或干預微觀經濟活動而不是公共服務上。建設服務性政府,就是要轉變政府職能,解決政府“越位”、“錯位”問題。政府要逐步退出微觀經濟領域,將更多事項交由市場調整,實現從項目管理向規劃管理、從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的轉變。要解決政府“缺位”和“欠位”問題,把過去缺少的或做得不夠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將政府的主要精力和財力集中到發展社會事業和擴大公共產品供給上,進一步健全完善惠及全民、公平公正、可持續發展的公共服務體系,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積極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服務型政府的創新路徑選擇
服務內容的重心轉移。目前,我們的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建設服務型政府,就是要轉變政府服務重心,將長期以來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情交由社會去管理,把該管的事情不折不扣、優質高效地管好。街道辦事處與百姓接觸最為密切,處在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工作內容瑣碎繁雜。在做好各項常規工作的同時,要把工作重心放在為居民解決大事、難事上,要對困難群體、特殊群體予以特殊的權益保護、利益傾斜和社會救助。例如朝陽區團結湖街道水錐子社區“筒子樓亮廚房”改造工程,事關幾百戶居民的飲食起居,辦事處針對這部分居民共用公共廚房幾十年,內部環境臟亂,卻因為收入低無力自我改善環境的現實,由政府牽頭,採取政府補貼一點、社會單位贊助一點、居民籌集一點的方式,陸續妥善解決了這一長期困擾百姓生活的難題,為幾千人創造了優良的生活環境,讓轄區的居民充分享受到幸福感和歸屬感。
管理模式的重新建構。構建服務型政府,要創建上下互動、共管共治的良性管理模式。一方面,政府要擺正位置,堅持以人為本,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力解決好有關民生的問題。同時也可以將部分公共服務的職能轉交給社會或企業,讓其他公共機構、中介組織、社會團體和企業參與到公共物品的供給和服務中來,以此形成綜合多元的公共服務體系。另一方面,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要積極參與社會管理,釋放民間組織和個人能量,盡可能實現社會自治化。例如,朝陽區團結湖辦事處充分發揮社區和居民的集合優勢,在回歸社區公共服務核心職能方面大膽創新,在涉及群眾切實利益的問題上,建立了“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的常態化議事規則。從直接需求、間接需求和潛在需求三個層次對不同人群進行需求評估。根據解決需求的責任主體不同,按照市區、街道、社區、社會單位四個層級做好分類,制定好服務項目設計。這種上下聯動的管理模式,充分調動了社區居民的參政議政積極性,實現了政府的有效民主管理。
服務創新的穩步推進。當今世界,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都在發生深刻變革,政府管理方式和服務方式也需要不斷創新。在這種情況下,建設服務型政府,應當通過大力推廣運用電子政務、設立“一站式”服務中心、加大政務公開等手段,創新服務和管理方式,拓寬服務領域,提高行政效能,改進服務質量,增強政府權力運作的透明度,提高人民群眾對政府的滿意度。例如,朝陽區團結湖街道在 2012年提出了“智慧街道”建設,分別研發了針對老年人群服務的“智慧信息機”,可以一鍵與街道相關職能科室視頻通話,減少了居民辦事路程、節約了辦事時間。針對年輕群體想參與社區建設沒有時間這上特點,街道推出了“掌上團結湖”這一手機平台,無論有什麼需要反映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手機反饋給街道。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了居民與政府之間的無縫溝通。
(作者系北京市朝陽區團結湖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