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叢書日前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金蕾攝
編者按
深化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是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基石。“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叢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的最終成果,叢書共十卷,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辯証法、認識論、歷史觀、人學理論、價值理論等不同視角,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乃至哲學研究領域最基本、最重大的理論課題進行了全面探索,是融權威性、前沿性和學術性為一體的大型叢書。我們相信,這套叢書的出版將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節點,必將對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產生積極作用。本刊特別邀請叢書的部分作者和相關領域的學者就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展開探討,以進一步拓展此課題的研究。
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逝世之后,對他的觀點、思想和學說進行持續性研究,在人類思想史上不乏先例。但是,像馬克思主義哲學這樣在世界范圍內引起如此廣泛、深入而持久的研究卻是罕見的。更重要的是,每當出現重大歷史事件,每當歷史處於轉折關頭,人們都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轉向馬克思,並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新的研究。在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仍是一門“顯學”,研究的范圍愈來愈廣,層次愈來愈深,其探討的問題之宏廣邃微,概念范疇之洗練繁多,理論內容之博大精深,思潮迭起之波瀾壯闊,學派形成之層出不窮,實為任何一種哲學研究無法比擬。可以說,在倫敦海格特公墓安息的馬克思,比在倫敦大英博物館埋頭著述的馬克思更加吸引世界的目光。
當然,我們注意到,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同維度、不同層次的研究中,基礎理論研究具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猶如一座宏偉大廈的基石,仿佛一艘遠洋巨輪的舵手。基礎理論研究從根本上制約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廣度、深度和維度,制約著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主題、理論內容、理論特征和理論職能的理解。正因為如此,我們向讀者呈上這套“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叢書。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叢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的最終成果,同時,也是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的最終成果。列入“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叢書的著作包括:吳曉明、陳立新教授的《馬克思主義本體論研究》,孫正聿教授的《馬克思主義辯証法研究》,楊耕教授的《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研究》,歐陽康教授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研究》,袁貴仁教授的《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研究》,馬俊峰教授的《馬克思主義價值理論研究》,衣俊卿、胡長栓等教授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研究》,豐子義教授的《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研究》,王南湜教授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歷程及其規律研究》,劉放桐教授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研究》。
從這些著作的內容看,它們分別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辯証法、自然觀、歷史觀、認識論、人的理論、意識形態理論、價值理論等,顯示出不同的理論內容和理論視角,猶如一曲由不同和弦構成的交響樂。我們並不認為這些著作完全恢復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來面目”,這些解釋完全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文本”,因為我們深知解釋學的合理性,深知這些著作受到作者本人的哲學素養、知識結構、研究方法和價值觀念的制約,而且馬克思離我們的時代越遠,對他認識的分歧也就越大,就像行人遠去,越遠越難辨認一樣。但是,我們又不能不指出,這些著作是作者30年來上下求索、深刻反思的產物,是作者哲學研究的心靈寫照和誠實記錄。在這裡,作者們以“客觀的理解”為准繩,力圖用簡潔的語言、適當的敘述、合理的邏輯告訴你一個真實的馬克思。
從這些著作的作者看,他們分別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這是一個特殊的學術群體,他們大都出生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基本上都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那個“解凍”的年代走進大學校園,而后又取得博士學位,被破格評為教授。這些作者都經歷了共和國的風風雨雨、天災人禍,而他們的學術生涯又是同改革開放的歷程聯系在一起,幾乎是同步的。正是這段特殊的經歷,使這些作者對社會、人生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有了獨特而深刻的體認,並為我們展示了一幅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總體畫面。你可以不欣賞這幅畫面,但它的斑斕五彩不能不在這一點或那一方面燃起你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激情。這是“理性的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