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才能擺脫“搖尾乞憐”的窘境
裴曉峰的遭遇折射出殘疾大學生群體就業普遍面臨的困境。遼寧省殘聯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遼寧全省畢業的殘疾人大學生有百余人。相較於普通大學生,殘疾大學生就業之路更加坎坷,盡管有相關部門的政策支持,但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殘疾大學生不得不面對社會意識的畸形,以及自身必須克服的生理難題,他們在求職時難免陷入窘境。
畢業於遼寧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的小邵曾在3家醫院實習過,但他在發出了245份求職簡歷后仍然待業。小邵也是殘疾人,兒時發燒引發的腦癱在他身上留下明顯的印記,左手呈彎曲狀,走路一瘸一拐。
在求職簡歷中,邵某沒有回避自己的殘疾:“我雖然是個殘疾人,但我對醫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在理想的指引下,我考了遼寧中醫藥大學,在那裡繼續了我的夢想……”
可是,畢業的到來讓“夢想”不得不中止。
小邵的母親說:“家裡知道他找工作不容易,也曾建議他先找找別的工作,可孩子就想當醫生,孩子是因為生病致殘的,他想當醫生救治跟他有同樣病症的人。”
“現在政府每年都會給殘疾大學生提供平台,提供支持政策和公益崗位,但僅僅靠政府還是不夠的,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沈陽市殘聯副理事長孫淑君表示。
事實上,我國對殘疾人就業政策從1994年進行改革,從此前的集中就業、安排福利企業過渡到分散就業,讓殘疾人到社會中就業,讓殘疾人與社會更好的融合。近些年,政府每年都會出台幫助殘疾人就業的政策,更關注殘疾大學生的就業,除了每年拿出一定數量的公益崗位提供給殘疾大學生,還會找更多企業,通過社會的力量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
政府也並非沒有考慮到企業的難處,已經出台的殘疾保障金規定,對接納殘疾人就業達到要求的企業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減免殘疾人保障金。但現實中,許多企業寧願繳納殘疾人保障金,也不願安排殘疾人就業。
“一方面,找願意提供工作崗位的企業較難,另一方面,殘疾大學生對企業提供的薪水崗位又不滿意,所以,安排殘疾大學生就業並不容易。”遼寧省殘聯殘疾人就業指導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社會上對殘疾人還存在歧視。在發達國家,企業安排了殘疾人就業是光榮的事情,有人來參觀都會領到殘疾人工作崗位前,以表現本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但中國很多企業即便是雇用了殘疾人,也都安排在外人難以看到的地方,生怕被別人看到,影響自己的企業形象。
在求助媒體之前,裴曉峰猶豫了很久。在他眼裡,憑借自身努力,一路讀完研究生,從不在別人面前低頭的他,第一次“搖尾乞憐”。
落日余暉下,一個身著藍色牛仔褲的青年緩步走來,投射在地上的影子,伴隨著他的前行時而一抖,但是他的臉上一直挂著微笑。
在裴曉峰波折而坎坷的命運中,他已經習慣了用微笑來掩飾內心的失落或難過,這是他除了靠努力取得成績外僅剩下的維系尊嚴的方式。無論是面臨嘲諷、指責還是漠視,在裴曉峰的臉上,這種微笑從未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