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發改委副主任:若忽視生態文明將阻礙“中國夢”
如果經濟增長中資源環境代價較大、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將成為實現“中國夢”的最大障礙和硬約束
解振華
2013年04月15日13:18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推動低碳發展,既是破解能源資源瓶頸約束、改善環境質量、提高能源保障水平的現實途徑,也是應對氣候變化、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重要抓手。

面對國內外的壓力,我們必須把低碳發展放在突出的地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鼓勵發展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綜合運用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碳匯等多種手段,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快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快建立以低碳為特征的工業、能源、交通等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環境,改善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循環發展是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變廢為寶、化害為利,少排放或不排放污染物,力爭做到“吃干榨淨”,其基本理念是沒有廢物,廢物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實質是解決資源永續利用和資源消耗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

國內外實踐証明,發展循環經濟是解決資源約束的有效途徑。如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廢棄商品和廢料中可循環利用的金屬、玻璃、塑料、橡膠等資源,被形象地稱為“城市礦產”。在西方發達國家,開發“城市礦產”已經成為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

資源有限、需求無限,以有限的資源滿足無限的需求,發展循環經濟是唯一選擇。我們必須大力推動循環發展,把節約放在首位,著力推進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變“資源—產品—廢棄物”的線性模式為“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模式,才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保障能力,實現資源利用可循環、生態環境可承載、經濟發展可持續。

綠色發展從廣義上說涵蓋節約、低碳、循環、生態環保、人與自然和諧等﹔從狹義上說,綠色發展一般表示生態環保的內涵,即將保護環境作為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一種發展模式。

我國環境污染問題嚴重,生態環境總體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背后原因復雜,有發展方式、生活方式、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技術水平、監督管理、氣象條件等多方面的因素。

但隻要把環境保護放在首位,堅持保護優先、防治結合、綜合治理,不欠新賬、多還舊賬,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堅持不懈,就能在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實現環境質量的好轉。

總之,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相互協同,統一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和方式,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任務和重要內涵,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隻有通過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才能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國家強盛、人民富裕和生態良好,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責編:朱書緣、趙晶)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