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瑤鄉的田園景色
解振華 生於1949年11月,天津人。1977年1月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畢業。1993年5月任國家環境保護局黨組書記,同年6月任國家環境保護局局長,之后兼任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1998年3月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局長。2006年12月被任命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全國生態文明先進鎮——小芝鎮,位於浙江省臨海市東部
美國生物學家卡遜在《寂靜的春天》中指出,生態環境問題如不解決,人類將生活在“幸福的墳墓”之中。
(本版照片均為資料照片)
當前,妥善處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能源資源、生態環境、氣候變化的關系,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也是事關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福祉的重大問題。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剛剛超過6000美元,加上發展很不平衡,還有上億貧困人口,發展經濟、保護環境、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艱巨。
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脆弱,發展方式比較粗放,資源環境對發展的約束越來越明顯,支撐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如淡水、耕地、鐵礦石、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人均佔有量分別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3%、17%、67%、7%、7%,明顯偏低。
同時,資源利用效率不高,2010年我國資源產出率與日本相比隻及日本的1/7-1/5(主要資源種類不同),2011年我國GDP佔世界的比重不到10%,但能源消費量卻佔全球的20%左右,主要工業產品單位產品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高10%-20%。
由於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產出、少循環,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雖然已經採取了許多積極的政策措施,抑制和減緩了一些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但生態環境惡化的總體趨勢沒有得到根本扭轉。發達國家一二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並逐步解決的環境問題,在我國快速發展的30年裡集中顯現,呈壓縮型、復合型特點,增加了我國環境問題治理的難度和復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