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構成中國精神的時代特征,使中國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在中國夢唱響大江南北之際,人們比以往更強烈地感受到改革創新是中國人的當代精神追求和思想特征。
要是從精神追求這個角度分析歷史,不難得出結論: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現代化歷史進程,就是中國170多年來仁人志士不斷在批判中改良、革新、革命、改革,探索強國富民道路的過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一直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這100多年的思想史,就是改革創新的思想史及其變奏。甚至可以說現代化的歷史,其實就是改革創新的歷史。
這100多年的思想和精神積澱,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積澱,已經達到這樣的程度,即改革創新不僅已經成為觀念形態的思想成果和理論體系,更重要的是已經成為價值取向。盡管當今社會多元化,但在對待改革創新還是因循守舊上,看法還是一致的。改革創新有利於社會發展和民族強盛是當代社會的共識。這也恰好是當代區別於改革開放之前的鮮明特征,在對待改革創新的價值評判上,基本一致。
這種現象當然說明,首先是事實勝於雄辯,人們在改革創新中得到實惠。但更本質的邏輯在於當代中國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關系的深刻變化與改革創新精神形成互動關系。代表著生產力中最活躍和充滿活力部分的知識分子、掌握著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的階層,獲得越來越重要的話語權,改革創新是他們的思想和精神特征,引領著社會思潮和社會輿論。改革開放進入攻堅階段出現的許多矛盾和問題也在呼喚著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人們把改革創新作為解決問題的法寶和不二法門,這是當下的社會心態和期待。
實際上,改革創新也已經成為一種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如果以旁觀者的眼光來觀察,會發現當代的中國人靈活通達,剛健有為,不斷在創新中進取。當一個民族都能這樣以新思維方式武裝起來,那就將是不可戰勝的了。
改革創新是當代中國人的精神追求、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也是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在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充當動力,提供活力,是時代精神的彰顯。所以,可以這樣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改革創新夢。
——北京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海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