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構成中國精神的民族特質,使中國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5000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飽受侵略、欺凌和挫折,但仍然在苦難中創造輝煌,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不管是民族危亡關頭的同仇敵愾,還是眾志成城抵御重大災害,凝聚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個人命運才會與民族命運緊密相連,滴水之微才能匯聚成無堅不摧的磅礡力量。
千百年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薪火相傳,越燃越旺。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是革命戰爭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在當代和平時期,民族精神又有了新的內涵,例如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奧運精神等。
魯迅說過,“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我作為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對此深有體會。1931年爆發的九一八事變,曾使中華民族慘遭涂炭,陷於水深火熱之中。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持續最久,最為慘烈的一場苦難戰爭。國民飽受日軍鐵蹄的踐踏,國家經濟蒙受巨大損失,但中國人民的意志卻始終沒有被摧毀。祖國母親的痛苦呻吟,喚醒了廣大民眾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操。在民族面臨滅種的危難時刻,在極其艱難困苦的險惡環境下,全國的愛國軍人﹑各種抗日武裝、一批批熱血青年屢踣屢起,投入到全民族的抗戰中。經過14年的浴血奮戰,最終我們打敗了侵略者。那時就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一種民族精神:“抗戰精神”。
重溫歷史,積強中國精神,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強心是強國興邦的動力。當下,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匯聚每個人的夢想成就偉大的中國夢,形成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強大正能量。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長 井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