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吳敬璉:中國怎樣重啟改革
2013年03月25日17:07   來源:鳳凰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在“九五計劃”期間,這兩個轉變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並沒有能夠完成。轉變過來會發現一些什麼呢?首先就是資源會變得越來越短缺。第二個問題,就是因為大量耗費資源,生產活動一方面會創造新的價值,另一方面一定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靠著粗放的增長方式,它就會使得這個環境的損害無法治愈,無法自己調節。於是環境就被破壞,生態的損害就會積累到一定程度,對空氣污染積累到程度,我們的大氣,中國三分之一左右大氣就變成北京這個樣了。

  那麼還有更深入的問題:這種粗放的增長方式因為它是靠投資來實現增長的,投資在經濟中的比重在不斷地提高,而消費的比重在不斷下降,這樣就造成了大眾不能夠分享我們經濟增長得來的好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緩慢。進而言之,它就會造成收入分配上的差距拉大等等這樣一些社會問題。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腐敗,腐敗的根源是什麼?讓我們有個分析,它的主要的原因就是來自行政權力對經濟活動的干預,造成了一種尋租的體制環境。因為舊體制遺產大量存在,所以這個行政的制度基礎也普遍存在。80年代后期,通過所謂雙軌制,倒買倒賣來尋租,就變成讓群眾十分不滿的一個問題。

  因為這個問題並沒有解決,經濟體制和市場經濟體制雙軌並行,行政權力在經濟活動中到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於是尋租活動就越來越嚴重。如果說80年代,尋租活動主要是從價格的雙軌制來的,那麼到了21世紀,最重要的來源來是什麼呢?就是土地,土地應該是征收價格和政府的批租價格的巨大差價,這個差價總額據說有幾十萬億,就是租金總額佔國民經濟的比重太高,於是到處都可能產生飢餓的形態。所以腐敗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當然腐敗和壟斷加在一起,對於我們收入分配中的貧富分化,也造成了很嚴重的后果,這是兩個問題,就使得我們經濟的矛盾不斷被激化。

  在這種情況下就有了不同的意見,應該怎麼辦呢?怎麼來面對這些問題呢?一方面,中國的黨政領導,在本世紀初已經認識到我們的體制存在很大問題,還存在很多舊體制的遺產,必須要進一步完善。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一個決定叫《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若干問題的決定》。這個決定通過的背景就是,當時已經認識到我們在20世紀末期,宣布建立的市場經濟初步框架,仍然存在很多缺陷,還需要進一步改革,去消除舊體制遺留下來的東西,使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很可惜的是,這個決定的執行情況不好,現在回頭看,要求進行的改革很緩慢,或者是完全沒有動。

  一些重要領域的改革,本來已經決定了,但是進行了一半就停下來了,比如一些重要部門改革,電力部門的改革,本來要求廠網分開、競價上網、輸配分開、售電放開,國務院2002年批准了電力部門的改革方案,剛才這四項隻做了一項,就是廠網分開,電網和發電廠分開了,這個分開起了很好的作用,可是其他各項都沒有做。

  另外一個鐵道的改革,鐵道改革做了很多研究,但是完全沒有做。所以到這一次,決定撤銷鐵道部。在這以前,鐵道部是一個超級的政企合一,不但行政和企業是合一的,而且有自己的《公檢法》,就是說改革完全沒有進行。

  這個時候就有另外一種思想出來,把我們存在的各種各樣問題都說成是由市場化改革帶來的,甚至把看病難、看病貴、上學難,這樣一些事情跟市場完全不能搭界的問題,都歸於市場化改革造成的。於是就出現了一種思想,認為改革的方向錯了,應該向另外一個方向改革,就是把市場放到政府的命令之下,強化政府對於經濟生活的干預。

  這樣一種偏向造成的后果就使得改革放慢,而舊體制留下來的遺產反倒擴大了他的理想,就造成一種怪圈,本來這個問題是因為改革不足造成的粗放發展方式和尋租腐敗的盛行,現在提出一種辦法,正好強化了粗放發展的基礎。腐敗本來是由於權力進入經濟活動造成的,如果要用加強黨政機關行政權力的辦法來制止腐敗,結果就使得尋租活動的基礎更加擴大,那麼就會使得腐敗變得更加嚴重。

  出現了腐敗現象,就要用審批制來克服腐敗現象。審批制本身就是尋租的制度基礎,那就會使腐敗現象更加嚴重,變成一種惡性循環的怪圈。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吳敬璉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