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黨建政治

適度規模化 農民職業化

關注家庭農場的“三大疑惑”

人民網記者  孫小靜  錢  偉

2013年03月20日08:5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能否讓所有農民受益?

農場主享受規模效益,其他人享受流轉和務工收益

在邵建華看來,家庭農場是在龍頭企業大規模流轉土地和家庭零散經營之間,找到了一條合適的“中間路線”,既避免了大企業過大規模流轉土地帶來的解放勞動力過多、企業運行風險累及農民等問題,又使零散土地產生了集約化、規模化效益。

“過去土地閑置,不少村民靠天收,現在土地集中到家庭農場,農場主全部精力就在種田上,土地產生效益提高20%以上。”包德平說。

“除了咱自己實惠,村民也樂意。”李俊說,家庭農場屬於多贏,除了自家的勞動力之外,還雇了村裡幾位幫工,一些流轉出土地的農民可以在農場幫忙。

“原來一家子種地一年也就萬元左右的收入,現在每年光工資就有3萬多元,還有流轉土地的收入,加上老婆和小孩在外打工,全家有七八萬元的收入。”孫愛國現在是農場的固定幫工,他笑著告訴記者,雖然現在全家都是買糧吃,但一年也就花千把元。

李俊說,現在種糧已經全部是機械化作業,最忙的時候可以請村裡的勞動力幫忙,都是事先約好的,找人並不困難,一般每天給70元工錢。“農場雇工的權益該如何保障?”“農場給所有雇工都買了意外傷害險,農民還有新農保和新農合,保障倒不必擔心。”李俊說。

包德平也表示,目前郎溪縣各鄉鎮都成立了人社所,除了對農民進行技能培訓、協調用工轉移,一旦雇工與農場主發生糾紛,還會為雇工維護權益提供幫助。

同時,對於失去土地的農民,郎溪縣還在住房等方面給予傾斜照顧,優先向集鎮集中。同時加強技能培訓,推薦在當地工業園區就業,保証“離土不離崗”。

在鬆江,土地流轉以自願、有償為原則,承包者將土地流轉出去,可獲得每畝500斤稻谷收購價的流轉費。他們的土地流轉給村委會,家庭農場經營者再申請從村委會獲得土地,雙方要分別與村委會簽訂流轉委托書和流轉合同。

王喜針把自己的土地流轉給同村的李愛雲父子,她覺得種地挺辛苦,有風險,拿拿流轉費還省心。“我過60歲了,不想太累。”但農忙季節她還是會去李家幫忙,“包吃,每天還有60元工錢,也挺好的。”

不過,這些益處能夠成立都有一個前提,即農民在土地之外能謀到更好的收益。一旦農民轉而回到依靠土地謀生,要索回土地,怎麼辦?這些都是有待探索的問題。

華東理工大學副教授、中國城鄉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熊萬勝認為,土地是農民最重要的財富,土地流轉有體現最高效、最優化的需要,更要考慮公平公正的問題。

“家庭農場的推進,還要考慮要與當地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相匹配。”蘇平說,“土地集聚速度太快的話,附著在土地上的農民來不及轉移,會影響社會和諧。”

上一頁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