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做好農村改革“放活”這篇大文章

韓  俊

2013年03月20日07: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

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在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把家庭分散經營的優勢與統一經營和服務的優勢結合起來,形成有活力的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是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必須解決好的一個根本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這兩個“新”,是對做好農業農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必須堅持把“以農民為主體,為農民服務”作為基本方向,穩定而不折騰,完善而不跑偏。

那麼,創新農業經營體制要抓什麼呢?一是扶持一家一戶的農民發展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農村勞動力持續向外轉移,土地不斷向種田能手集中,土地經營規模逐步擴大,這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趨勢。應扶持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適度土地規模經營。在我國人多地少的特殊國情下,應充分認識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長期性,不能把土地流轉的多少、流轉的快慢、經營規模的大小作為衡量農村工作成績的標准。必須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和主體地位,防止用行政手段推動土地規模經營,損害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從我國人多地少、小規模經營的實際出發,改造傳統農業的現實途徑是大力提高家庭經營的專業化、集約化水平。應加大先進農業科技和生產手段的推廣應用,扶持發展專業大戶、專業村、專業鄉。二是大力發展農民的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面對千變萬化的市場,分散的農民沒有議價能力,處於弱勢地位。這就需要把依法規范和加快發展新型農民合作組織作為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的戰略舉措,切實按照“服務農民、進退自由、權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培育一大批運作規范、對農民帶動示范作用強的合作社,以充分發揮其在組織農民、落實政策、對接市場等方面的作用。三是發展多元化的社會服務體系。各種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龍頭企業、聯結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農村經紀人等,是新的農業經營主體和統一服務主體,應充分發揮其在為農服務、引領農民進入市場方面的重要作用。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程宏毅、朱書緣)
相關專題
· 本版頭條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