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建睿智之言 獻務實之策)

代表委員的兩會關注:五位一體奔向全面小康

人民網記者 李章軍 張爍 江琳

2013年03月17日09: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3年的全國兩會即將閉幕,一段波瀾壯闊的新征程也將拉開帷幕。

兩會上,5000多位代表委員,圍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圖景與路徑越發清晰。現將代表委員們的睿智之言、務實之策梳理出來,以饗讀者。

——編者

經濟建設

讓發展科學更健康

發展,是興國之要,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在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經濟建設處於第一位。

“我們的問題,最主要的是發展不足,歷史欠賬太多﹔其次是發展不好,科學發展亟待加強”,不少代表委員提出,經濟不發展,什麼事情都辦不成。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決不能有絲毫動搖。

2013年,經濟工作總基調繼續確定為穩中求進。有代表分析指出,“穩”是保持經濟平穩發展,實現增長、物價雙穩,這樣才能談得上擴大就業、改善民生﹔“進”是促進經濟健康發展,要解決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讓經濟增長轉到科學發展的軌道上來,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3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7.5%左右。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委員認為,調低增速,一方面是因為經濟長期高位運行既不科學,也不現實﹔另一方面,適度調低,目的是給轉方式、調結構留出騰挪空間。“拐彎還得踩個閘呢,減速才能安全拐彎”,他說。

安徽省發改委主任張韶春代表建議,當前要做優做強實體經濟,引導更多的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投向實體經濟。湖南懷化市市長李暉代表建議,后發地區轉方式思路要明確,今天把速度放緩一點,明天就可能發展得更好更快些。南京市政協主席沈健委員建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從“擇優”支持具體項目,轉移到“普惠”改善市場環境上來。

記者注意到,擴大內需、城鎮化等話題都是代表委員討論的熱點。

過去5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嚴重沖擊,促使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心開始逐漸從外部轉移到自身,擴大內需成為國家戰略。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自2006年以來首次超過投資,這一積極變化標志著我國經濟發展更趨健康協調。

就如何繼續增強擴大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許多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對外經貿大學教授孫潔委員分析,教育和醫療等方面的消費負擔沉重、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健全,制約著我國城鄉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工商銀行雲南分行行長許海代表提出,應該健全醫療、養老等保障體系,讓消費者願意消費,並且敢於消費。同時,著重加強改善消費環境,在提升產品性能和服務質量上狠下功夫。

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南京市市長季建業代表提出,城鎮化要遵循客觀規律,尊重群眾意願,不能一哄而上,不能搞運動式的城鎮化建設。“有些地方的城鎮化遇到過停滯、反復,通常是急功近利引起的”,他說。

討論熱烈,思考冷靜。季建業代表的這一觀點,恰是政府工作報告所著重強調的,也是很多代表、委員的共同意見。遼寧遼陽市市長王正譜代表說,把城市的房地產搬到小城鎮不是城鎮化,轟農民上樓更不是城鎮化。黑龍江甘南縣興十四村付華廷代表說,新型城鎮化,不是農民都背井離鄉,涌進大城市打工,也可以是就地實現身份轉變,過上幸福生活。雲南麗江市市長和良輝代表強調,城鎮化,要為失地、少地農民留足發展空間,解決好他們的后顧之憂。

下一頁
(責編:萬鵬、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