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李章軍 張爍 江琳
2013年03月17日09: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文化建設
讓文化多元更精彩
兩會上,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委員成為各路記者“圍堵”的對象。其實,短短十幾天的兩會,關於文化建設的話題一直是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人民的精神家園,必須放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擲地有聲又飽含深情的話,成為許多代表委員的“口頭禪”。
“曾經的鼓浪嶼,經常能看到孩子們拿著小畫夾在路邊寫生,島上也時時飄揚著美妙的鋼琴聲。現在,學校搬走了,醫院搬走了,隨處可見的燒烤攤彌漫著一股油煙味兒。”詩人舒婷代表從廈門鼓浪嶼來,她想用身邊的例子說明,“文化是一代代人積澱並散發出來的一種氣息,不是拆了再建的‘櫥窗式’展示能夠表達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政府要履行好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責任,加快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那麼,如何推進文化惠民?
陝西省文化廳長劉寬忍代表認為,文化是民生之魂,不能做民生的旁觀者,文化設施也不能等民生工程建成之后再點綴,必須與各項民生工作同步推進,甚至提前進入。
“目前部分地區文化設施投入不足、管理滯后、設施利用率不高,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不僅要建好,更要在管好、用好上下功夫。”四川德陽市市長陳新有代表補充道。
文化惠民要打破城鄉壁壘。台盟海南省委主委連介德委員說,對於廣大農村偏遠地區來說,首要問題是解決廣大農民最基本的文化生活需求。“考核地方政府文化投入,關鍵看是否向農村和基層傾斜。”
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把文化改革發展“列入各級政府效能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體系”,引發部分代表委員對新一輪文化項目“大干快上”的擔憂。
“文化園裡什麼企業都有,同質化傾向嚴重。”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學院院長高抒委員調研發現,一些文化園區“挂羊頭賣狗肉”,名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實際上多為商業辦公、休閑娛樂,靠地產開發、收取租金盈利。
而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副區長朱瑞蓮代表看來,由於特色不鮮明、規劃不合理,一批“投資大、佔地多、名頭響”的文化項目和產業園市場慘淡,有的“還未建好,已經夭折”。
一些代表委員認為,把文化納入干部考核,一方面能提高地方政府對文化的重視,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警惕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傾向,要按照文化發展的規律,發揮指揮棒的正面引導作用。
“要警惕泡沫式、運動式、功利式文化建設,文化產業要走出‘攀比貪大’誤區。文化的本意是以文教化,文化建設就要從長期性入手,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四川省文化廳長鄭曉幸代表道出了他的冷思考。
“政府管文化,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代表說,發展文化不能隻抓那些看得見的東西,比如建場館、添設施、搞項目等。對於文化來說,硬件雖然重要,但核心是人,是創意,是作品。“指揮棒應該向這三個文化要素傾斜。”
如今,中國GDP躍居世界第二,但文化產業佔比不足4%,遠低於發達國家平均10%、美國25%的比例。我國文化產業“大而不強、輸出困難”的現狀引發代表委員關注。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吳碧霞代表曾多次赴海外開展文化交流,深感中國文化影響力還不夠大。“中國要重塑文化內核,不僅要滿足13億人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更要走向世界。”
香港聯合出版集團陳萬雄委員認為,目前,中國文化走出去迎來了最佳時機。“但是,文化走出去,最忌一廂情願,我們要進一步了解外國社會心理、生活習慣等,生產出符合外國人心理需求的文化產品。”
蘇州昆劇院副院長王芳代表則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缺乏一種途徑和橋梁來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文化。橋梁的關鍵在人,文化生產者、傳播者的素質,決定了文化產品的質量和影響力。”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