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專家建議:少數漢字可適當再簡化
周溯源 張廣照
2013年03月15日10:47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近年來,海內外不斷有專家學者呼吁:恢復漢字繁體字。這幾年還連著上了全國“兩會”的提案,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漢字繁簡比較,頗富爭議,易動感情,人們觀點雖異但目標相同,都是為了使漢語更好地為中國和世界人民服務。但筆者認為,從普通群眾的使用出發,從語言的工具屬性出發,從有利於漢語的推廣和發展出發,大陸現在恢復繁體字,不但沒必要,也不可能,而且漢字還應再簡化,簡化工作不能停止。
  漢字的工具性決定其宜簡不宜繁
  漢字是世界上僅存的表意、象形文字,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文明之光,也是中華文化的基因和載體。與拼音文字是詞系統不同,表意、象形文字是字系統,以字組詞,字少詞多,汰詞存字,常組常新。古詞匯的死亡不是漢字的死亡,三兩千常用字就組成海量詞匯,中國人的識字量並不大。它是世界上唯一從古到今一直使用的文字,對中國燦爛文化有著偉大的貢獻。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是文化教育的媒介和人們交際的工具。漢字具有多種特性和作用,工具性是其最根本的屬性。工具就要簡單靈巧,實用好用,不要繁瑣笨重,難學難用。人是工具的主人,總是要求工具功能越來越多,使用越來越方便。中國人是這樣,外國人也是如此。漢字在方便性上也應該不斷改進,要適應工人、農民、少年人、初學者的需要,要讓他們喜歡並覺得好學,而不能隻滿足專家學者等已經掌握漢字的人的需要,隻讓他們喜歡他們說好﹔要使漢字人見人愛皆稱善,不要人見人怕頭皮疼。要使人一見鐘情,引人入勝,如果一開始就讓人畏懼反感,就會把人擋在外面,不利於漢字的學習和推廣。

(責編:萬鵬、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