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走出去”仍然處於戰略機遇期,在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喪失競爭力的背景下,企業面臨的是“升級版”的戰略機遇。雖然全球性的經濟增長低迷在一段時期內仍將持續,但是,中國企業“走出去”迎來了新興經濟體國家“工業化”、“城鎮化”需要大量設備與投資的機遇期。
從技術角度看,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積累,中國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高性價比”的技術轉讓,華為公司在這方面可謂典范。
同時,中國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產業配套和十年內兼而備之的“大市場優勢”與“低成本優勢”將吸引跨國公司對中國重新認識、重新定位。聯合國近期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跨國公司未來技術研發地首選中國,技術的“溢出效應”將有利於中國公司增強國際競爭力,拓展海外市場。統計顯示,2003年至2011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由28.5億美元增至746.5億美元,位居全球第六。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引發全球投資大幅下滑,中國企業“走出去”逆勢上揚並保持穩步增長。
“走出去”從而實現全球配置資源是中國企業的內在要求。中國企業發現,在跨國公司全球配置資源的背景下,如果國內企業隻局限在國內,競爭上將處於劣勢。而且,中國公司海外並購,比如吉利收購沃爾沃也是縮短技術追趕周期,擴大生產能力和加速品牌國際化的手段之一。
經過歐洲這一兩年的調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再引爆大規模“地雷”的風險已經大大降低,中國企業可以到歐洲去並購一些感興趣的高端生產要素。
在當前機遇下,目前中國企業更應該積極進行低成本的並購,並購品牌、技術、渠道,這是難得的歷史機遇。要利用“引進來”“走出去”的機會,大幅度提升中國企業在高端產業的活動。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的加工制造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下一步通過進一步改革開放,將可能成為研發中心、銷售中心、結算中心、全球的維修中心。但現有的政策是不匹配的,還需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