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薛蒙林:城鎮化背景下的“三農”邏輯
薛蒙林
2013年01月07日15:05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在城鎮化背景下解決“三農”問題
  解決“三農”問題既需要具體的政策措施,更需要基於實踐的制度設計。
  尊重實踐,尊重人民,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把握制定解決“三農”問題政策的內在規律性。1982—1986年中央“五個一號文件”之所以能夠帶來我國農業的空前繁榮,就是因為其制度精神從根本上真正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而不是單個政策措施的組合。“五個一號文件”的成功經驗可以高度概括為20個字:尊重人民,尊重實踐,視野開闊,態度開放,實事求是。貫徹經驗始終的是實事求是。
  我國地大人多,各地區的自然狀況千差萬別,各地區、各部門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差距極大,甚至同一地區的不同部門、同一部門的不同個體也有顯著的差別。所以,國家層面制定的具體政策絕對不能“一刀切”,即使是在一些地方試驗成功的做法,也不一定適合一陣風似地在全國推廣。鄧小平同志倡導的“先試點—再試驗—擴大面積試驗—成功后推廣”這種工作模式已經被實踐証明是有效的,從管理理論上講也是科學的。所以,政府應該鼓勵人民群眾結合當地和自己的實際去大膽地試,大膽地闖。不以位高而鄙視群眾,不以權威而壓制群眾,不以善良動機去強迫群眾,不以信息優勢去武斷決策。政府還要及時總結人民群眾實踐創造的經驗教訓,從中提煉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東西,適時地將其上升到制度層面,用國家法律法規政策的形式予以規范,進行推廣。
  制度設計應注重長遠性和適用性,避免短期性和隨意性,把握制定解決“三農”問題政策整體中的關鍵性。“三農”問題是個紛繁復雜的問題包,包含著前述的內部關系、外部關系和制度約束。所以,必須把“三農”問題放在更宏大的歷史視野、世界范圍、科學發展的范疇內來認識,並據此制定政策措施,而不能犯近視病、短視病、獨眼病和狂躁病。徹底解決“三農”問題就不能不運用系統論的觀點統籌協調、平衡解決,否則,解決的問題越多引起的問題越多,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更多,最后竟把單純的“三農”問題解決成了經濟問題、社會問題、政治問題、政權問題。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